丁一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全省商务特别是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商业银行金融支持山东自贸试验区的建议》(第13010698号)收悉。我厅进行了认真学习研究,提案所指出的四个问题精准,提出的八条建议十分中肯,对推动自贸试验区下步建设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现结合商务职能,答复如下:
一、总体情况
山东自贸试验区自设立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省政协包括民进党山东省委及各位委员的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总体方案》112项试点任务全部实施,累计形成304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44项已在全省复制推广,40项获国家部委认可并推广,5项被国务院自贸试验区部际联席会议推广,1项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
二、主要工作
深化金融领域改革,赋能引领创新发展,是山东自贸试验区始终重点关注、深入推进和先行探索的领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加强政策支持,构建多元化金融服务保障体系
1.省级层面。先后出台《推进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鲁政字〔2022〕70号),突出“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便利度”举措,提出完善期货保税交割监管、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体系试点、租赁公司便利化试点、知识产权证券化等便利化创新措施。《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方案》(鲁政字〔2023〕11号),从“实施跨境资金自由便利为核心的金融政策”和“完善金融赋能产业发展体系”2个部分,提出深化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体系试点、数字人民币支付、标准仓单质押融资等8项试点任务。《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容错纠错实施办法》(鲁自贸组办字〔2022〕3号),建立容错清单,旗帜鲜明的保护和激励干部在金融领域担当作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
2.市级层面。济南、青岛、烟台三市政府围绕促进自贸金融创新,从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金融领域政务服务流程再造、跨境投融资便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完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等领域,分别制定一系列指导性意见和政策,推动任务落实。各片区推进特色创新,济南片区填补全省融资租赁公司设立SPV公司的注册登记空白,青岛片区对片区融资租赁企业给予专项扶持,烟台片区打造跨境外汇服务特色支行。
(二)加强业态培育,打造“四位一体”金融生态
1.多渠道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级。发行长三角地区外首单自贸区债券。以离岸人民币形式发行“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和境外债券(第一期)”,募集资金6亿元,用于支持城市重大项目建设。发行全省首笔“点心债”。推动省属企业山东国惠投资有限公司海外子公司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顺利发债6.4亿元,助力片区内银行、企业开展全口径跨境融资业务。落地济南市首家QFLP基金。吸引境外投资者参与设立境内股权投资企业(基金),开辟利用外资新渠道和新路径。首次实现NRA贸易融资贷款。助力山东电建沙特子公司开立NRA账户,为建筑施工类企业提供高效、低成本的境外融资服务。落地全省首笔“跨境易支付”。联合中国建设银行澳门分行成功办理7000万元人民币数字银行支付业务,实现类数字货币形式的资金便利化转。上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交易+跨境金融”特色服务。实现在线签约、线上跨境汇款、跨境收款等多项功能,提升跨境金融服务效能。
2.多点突破创新科创金融模式。实现全国首创人力资本价值出资。首创人力资本评价赋能体系和人力资本价值出资方式,构建起“银行授信、保险担保、政府补偿、基金支持、配套参与”的多维金融服务体系。落地全省首单科创票据。助力山东黄金集团发行科创票据10亿元,支持企业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成立全省首支知识产权基金。总规模2.01亿元,加快金融资本与知识产权精准对接,促进知识产权金融转化创新。落地全省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依托金融创新盘活知识产权,为16家企业提供3亿元低成本融资。创新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推出涵盖“原告险”“被告险”“运营险”知识产权综合保险,累计保险金额11.08亿元,贷款金额10.52亿元。构建“科融e贷”科创企业授信新体系。贷款利率低于普惠小微0.24个百分点,贷款金额累计超17亿元,获评全省十大优秀金融创新产品。打造全链条股债联动模式。推行银行与创投机构联动,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助力一批企业新三板上市。创新“专精特新”融资模式。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小企业提供最高3000万元贷款支持,打通拟上市前融资“最后一公里”。
3.多维度赋能绿色金融发展。成立山东绿色发展基金。成立全国首支在省级层面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设立的绿色基金,总规模100亿元,做强绿色产业。发行全省首单省属国有独资公司可持续挂钩债券(碳中和)、首单省属国企碳中和债券和首单低碳转型挂钩公司债券,以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促进片区金融资源更多配置到绿色发展领域。创新推出“专精特新”设备购置绿色贷。明确总体审批时长不超过20天,让企业切实感受金融创新红利。
4.多措协同打造产业金融生态。落地全省首单跨境船舶融资租赁业务。浦银金租完成两艘5万吨级成品油轮交付,实现美元租金收取,打通新形势下境内SPV(单船)操作跨境租赁业务流程。颁发首张金融租赁医疗许可证。促成3000万元医疗设备融资租赁业务,拉动健康医疗行业投放达10亿元。全省首创“零成本”管理汇率避险产品。推出“汇率保”产品,为200余家企业释放现金流1.5亿元,节约资金成本500万元。
(三)加强平台建设,建设信息多维共享平台
1.搭建省级商务平台。“山东商务通”惠企政策平台。由省商务厅打造,可网上办理业务,查询商务和金融政策,及时发布山东省重大商务活动“最新信息”。5月6日山东“商务+金融”共促高水平对外开放对接会成功举行,发布“鲁贸贷”“齐鲁进口贷”等政策推进目标累计约4600亿元,为商务领域提供信贷支持。山东自贸试验区业务统一平台。着眼解决自贸试验区内企业统计难、信息数据比对难、外经贸等指标数据核查难,企业政策精准投送弱、大数据智能反哺创新探索等问题,创新提出“区域识别+数据共享”设计思路,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自贸试验区统计核查新模式,即“上线区域识别系统——建立自贸试验区企业名录库——完成部门业务统计系统对接——进行数据多维度分析”,实现区内企业可识别、统计数据能校验、对比分析有依据。目前平台正在开发建设中。
2.建立片区业务平台。济南片区依托济南科技金融大厦(平台),打造“评-保-贷-投-易”五位一体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累积签约入孵各类优质项目68家,11家企业获评“高新技术企业”,26家企业获评“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企业获评“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累积毕业优质企业17家。青岛片区试点开展跨境金融服务平台银企融资对接应用服务,业务授信审核流程由7个工作日缩短为半小时,上线当日完成5笔“银企融资对接”,实现融资授信总额达0.7亿美元;搭建中储京科“货兑宝”平台,被中央网信办等17个国家部委评为全国自贸试验区中唯一的“区块链+贸易金融”创新示范平台;引进易货通供应链、舒二金链等金融服务平台,落地全国“首单”橡胶区块链、保税原油数字仓单质押融资业务。
三、下步措施
下一步,山东自贸试验区将以深化方案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加大部门改革协同,持续深化金融领域改革探索,赋能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一)推动深化方案金融领域试点任务落地实施。支付体系方面,深化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体系试点;探索在国际贸易、大宗商品交易、航运物流等领域开展数字人民币支付业务。机构设立方面,鼓励设立科创金融专营(特色)机构。业务产品方面,支持产业园区发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有效盘活存量资产;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推动数据知识产权存证、价值评估、质押融资和证券化;推动开展标准仓单质押融资业务等。
(二)推动同省直部门、银行间的业务平台数据协同。拓展应用场景。基于企业诉求和市场需要,协同拓展金融创新应用场景,加大先行先试,培育壮大新经济业态。推进平台数据协同。继续推进在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新型易货国际贸易等平台建设,深化部门间、银行与部门间的数据协同,实现更多业务对接、磋商和跟进服务。
(三)推动金融改革成果更广领域复制推广。发挥自贸红利溢出效应,及时总结金融领域改革创新的经验做法,推荐并争取形成省级以上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以金融改革赋能产业升级,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山东省商务厅
2023年8月2日
(联系处室:省商务厅规划指导处
联系电话:0531-51763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