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君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培育独角兽和瞪羚企业打造经济创新标杆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培育瞪羚、独角兽企业有关工作的关心支持。您在建议中针对企业数量偏少、企业发展活力不够强、政府资源要素保障力度不充分的问题,从政策引领、健全机制、搭建平台3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性很强的意见,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研究。我厅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落实有关建议内容,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做好相关工作,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工作,不断推动提升企业发展活力,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是培育政策有效发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认定工作,从省级层面先后出台《关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十条意见》(鲁发〔2017〕21号)、《关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意见》(鲁发〔2018〕9号)等,确立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方向,细化引导支持措施办法;制定《山东省瞪羚企业认定培育和奖励行动计划 (2017-2019)》(鲁中小企局字〔2018〕5号)、《山东省瞪羚、独角兽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鲁工信发〔2020〕8号),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认定标准,规范程序路径;在年度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培育情况,提出目标任务,持续推动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认定工作创新发展。市级层面上,各市在全省统筹谋划和引导带动下,积极制定出台配套支持政策,推动构建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发展新高地,其中济南、青岛、淄博、烟台等10个市制定实施直接财政奖补,有效调动了广大中小企业对标提升的积极性。
二是数量规模逐年提升。全省前两批瞪羚企业培育认定实行限额制,分别认定瞪羚企业100家;三至六批实行门槛制,分别认定139家、372家、479家和580家,培育认定数量逐年增多,2022年新培育认定瞪羚企业数量较2021年提高21个百分点。截至目前,全省有效期内独角兽企业数量达到27家、瞪羚企业数量达2233家,在全国省级层面开展瞪羚企业培育认定的8个省份中,数量居于前列。
三是坚持推动创新引领。聚焦“十强产业”培育重大技术需求,以关键技术突破、国产化替代、重大创新产品研发为重点,鼓励支持瞪羚、独角兽企业承担重大科技创新攻关任务,联合高校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合力推动关键技术攻关。鼓励瞪羚、独角兽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科技创新平台,对符合条件的支持其创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实施研发投入奖补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瞪羚、独角兽企业,按照规定给予研发投入后补助。截至2022年底,全省瞪羚、独角兽企业共拥有知识产权93413项,户均知识产权拥有量56项,其中发明专利16784项、实用新型50271项、软件著作权26358项;主持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55项、国家标准1482项、行业标准1931项。拥有国家级人才667人、省级人才1764人,承担省级以上重点项目798项;建立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8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8个、企业技术中心654个、工程实验室278个、“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487个;科技人员占比21.89%,近两年平均科技创新投入占比达8.4%。
四是坚持优化要素保障。优化全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不断提高服务瞪羚、独角兽企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数字赋能、改制上市等的专业化水平。组织专业服务机构为瞪羚、独角兽企业量身定制成长方案、梳理发展路径、解决需求问题,为企业发展提供高水平支撑。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合作推出“主办行+专属信贷产品”服务,创新开发“瞪羚快贷”“中长期项目贷”“信用应急贷”“专利创新贷”等特色信贷产品。截至2022年底,全省瞪羚、独角兽企业营收总额达6068.23亿元,较上一年提高9个百分点,其中营收1000万元以下的14家、1000万-2000万的50家、2000万-1亿元的475家、1亿元-4亿元的760家,4亿元以上的391家,近两年营收复合平均增长率达28.03%;净利润总额597.67亿元,较去年提高10.5个百分点,近两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平均达28.7%。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您的建议,在以下几方面继续做好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相关工作。
一是塑优梯度培育体系。进一步健全“企业遴选-入库培育-认定发布-跟踪服务-培强壮大”的全链路工作机制,理顺“高成长种子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的梯度培育路径,建设瞪羚等高成长企业培育库,建立成长帮扶工作台账,组织开展资本赋能、项目路演、上市培育等精准对接活动,全方位提供融资、人才、科研、生产、经营等支持服务。
二是加大培育认定力度。落实省《瞪羚、独角兽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下发年度培育认定工作《通知》,重点对《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计划(2022-2025年)》《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等文件明确支持的产业领域企业等,加强培育服务,给予认定支持,推动进一步扩大瞪羚企业数量,壮大高成长企业群体。
三是提升融资服务效能。促进应收账款票据化应用,推动更多为重点产业链提供关键配套的瞪羚、独角兽企业享受供应链金融服务。鼓励银行金融机构推出“主办行+专属信贷产品”服务,创新开发“中长期项目贷”“信用应急贷”“专利创新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对符合条件的瞪羚、独角兽企业纳入科技股权投资、科技成果转化贷等科技金融支持范畴,降低瞪羚、独角兽企业创新成本,支持企业开展创新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四是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构建面向瞪羚、独角兽企业的专家人才库,通过市场化手段为重点用人企业引进个性化、紧缺型人才。加快推进瞪羚、独角兽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科技创新服务集群,加大瞪羚、独角兽企业知识产权申请、转化和管理力度,支持科创成果认定高效获取和转化。定期发布瞪羚、独角兽企业榜单和发展报告,加强媒体宣传力度,打造和树立瞪羚、独角兽企业品牌形象。
特此答复。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3年7月26日
(联系单位及联系电话: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创新创业指导处,0531-51782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