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入推进全省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的答复
【 字体:
打印
时间:2023-05-27 09:00 来源: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3010166号提案的答复

 

致公党山东省委员会:

    贵委员会提出的《关于深入推进全省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收悉,结合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省商务厅回复,答复如下:

一、工作推进基本情况

山东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省2批31个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县(市、区)、649个示范街道(乡镇)先行先试,目前所有县(市、区)全部启动垃圾分类工作,设区市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达94%,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6%

(一)完善政策法规,构建“全方位”推进新机制。把生活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放到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大局之中谋划落实,从落实城市主体责任、完善配套支持政策等方面入手,加快构建垃圾分类长效机制。一是加强地方立法。《山东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2022年3月1日起实施,为全省强力推进垃圾分类提供了法律保障,济南、青岛等7个设区市出台了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二是完善规划标准。制定了省“十四五”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分类技术规范、分类设施设置技术导则、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标准等,有11个设区市出台了垃圾分类专项规划,推动垃圾分类走上规范化、标准化轨道。三是健全政策机制。先后印发贯彻条例的实施意见等关于公共机构、城市、农村、学校等生活垃圾分类系列政策,全省16设区市均制定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形成省级统筹规划,试点县(市、区)、街道(乡镇)示范引领,实现生活垃圾分类由点及面、由增量到提质的跨越发展。四是形成工作合力。优化省直12部门单位联合推进工作机制,16设区市均成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协调机构,构建省级统筹规划,设区市主体责任,市、区、街、社区四级书记挂帅领衔、顶格共抓,各级部门上下联动、通力合作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科学管理,打造“全链条”分类新体系。一是明确城市和农村两种分类模式。城市生活垃圾按照“四分法”进行分类,推动在公共机构、社区、企业等场所设置专门的分类回收设施,推行定时定点、楼道撤桶等倒逼机制。布设可回收物智能回收点和有害垃圾归集点,积极配置智能垃圾分类设施,细化可再生资源回收品种目录,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推动高附加值的实行市场化回收,低附加值的政府给予一定补贴来回收的模式,促进了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在农村地区,指导各地探索符合农村特点和农民习惯、简便易行的分类模式,以乡镇或行政村为单位建设一批区域农村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探索厨余垃圾采取“餐前”沤肥和“餐后”焚烧相结合,易腐烂垃圾和煤渣灰土等就地就近消纳,有效减少垃圾出村处理量。二是全省各地通过改装一批、购买一批、维护一批的形式,配齐4.1万余台专业垃圾收运车辆,实现“四类垃圾、四种车辆、四条线路”,确保“垃圾不落地、不混装”,杜绝收运环节二次污染。推进垃圾分类和可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全过程衔接,建设兼具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功能的交投点和中转站,推动“两网融合”。三是指导各市通过共建共享、垃圾分流等方式,全域统筹、城乡一体统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全省建成运行100座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59万吨/日,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达到93%以上。厨余垃圾处置设施加快布局,建成日处理能力100吨以上的厨余(餐厨)垃圾处理设施30处和小型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施300余处,总处理能力6000吨/日。以集约协同理念建成多处包含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项目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实现分类处理、污染减排、资源回用、科普教育均在一个园区内完成,节约成本、集约高效,园区景观环境和开放亲和力也持续提升。

(三)推动习惯养成,倡树“全员化”参与新风尚。垃圾分类是惠民小事,也是民生大事。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是推行垃圾分类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广泛宣传发动。突出党建引领,将垃圾分类纳入社区工作清单、党员“双报到”服务事项,深化“齐鲁红色物业”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整合社区、物业、居民等各方力量,探索“垃圾分类+居民共治”“垃圾分类+红色物业”等“垃圾分类+”模式,提升垃圾分类质效的同时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探索有效路径。二是创新宣传方式。坚持每月一个主题、在全省开展《条例》宣传月,开展三期线上讲座参加人员达到10万人次。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拓展公益宣传阵地,把垃圾分类作为文明城市创建重要测评指标,开展垃圾垃圾分类“六进”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建立770处垃圾分类宣教基地,成立宣讲团,大力营造“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坚持激励约束并重,多措并举激发群众分类自觉,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和认可度不断提高。三是开展督导检查。坚持月调度制度,定期印发情况通报,每季度召开省级协调机制联络员会议,对工作进展落后的城市进行谈话指导和现场督导,委托第三方开展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暗访评估。去年3月份《条例》实施以来,全省城管执法部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执法检查,按照“先单位后个人”“先硬件后软件”原则,加大对混投混运等违规行为处罚力度,已立案6450起、处罚金额193万元,有效督促责任单位和个人履行生活垃圾分类义务。各地依托城市运管服平台,因地制宜建设垃圾分类应用场景,通过前台采集和后台分析,逐步推动垃圾分类“全链条”自动检查考核。

5月2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们的回信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总结工作成效,交流推广地方经验做法,启动首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部署持续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二、下步工作措施

我们将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的重要论述和回信精神,坚持为民初心、坚持文明养成、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持续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助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全社会文明程度。现结合您的建议,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宣传动员围绕“让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全力做好首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系列活动,提高宣传的系统性、针对性,确保垃圾分类热度不减、氛围更加浓厚。

(二)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指导各地加快地方立法进程,坚持教育和惩戒相结合,强化公民垃圾分类的责任义务。

(三)推动科技赋能。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步构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平台,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一网统管”,大力推动环卫装备标准化、智能化改造和提升,推动环卫行业向科技智慧型转型升级。

(四)补齐设施短板。扎实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补齐厨余垃圾处理短板,开展协同推进有机生活垃圾、厕所粪污、园林绿化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不断优化生活垃圾处理结构。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3年5月27        


责任编辑: 崔荣杰
分享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