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我省化工园区政策推进面临“囚徒困境”需引起高度重视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化工行业发展的关心关注。根据提案中提出的建议,结合我厅工作职能,现将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全省化工园区建设发展情况
自2018年化工园区认定以来,各化工园区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加强项目建设,完善园区管理,努力提高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运用水平,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安全管理和智慧建设等方面,均都有较大进步。一是经济支撑作用不断强化。2022年,全省化工园区实现化工营业收入1.67万亿元,较2020年、2021年分别增长62%、13.6%,占全省规模以上化工产业营业收入比重60.5%,较2020年、2021年分别增长6.1和2.9个百分点,持续发挥稳定工业增长支撑作用。全省产值过千亿元化工园区3家,过百亿元化工园区42家,烟台化工产业园等5家园区进入中国化工园区30强。二是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关闭淘汰了一批不合格企业,化工生产企业数量由7595家压减至目前的4651家,全省化工园区新入园化工企业893家,化工企业入园率由2017年的20%左右提升至40.8%,实现了化工企业的存量优化和减量提升,一批企业通过搬迁焕发生机活力。三是智慧园区建设扎实推进。济宁化工产业园、乐陵化工产业园等5家化工园区入选全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汶上化工产业园、鲁南高科技化工产业园等24家园区入选全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创建)单位”,分别占全国总数的20%、29%。
对比国内广东、浙江、江苏等国内其他化工大省,我省化工园区还存在着盈利水平偏低、聚集程度不高、产业链条不配套、外资企业不多等问题,特别您提出的化工园区规划空间小、承载力严重不足、企业搬迁入园障碍多、管理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在全省多数化工园区中普遍存在。围绕园区管理和推进进区入园,前期我们在深入研究国家政策的基础上,与各市、各化工园区进行了大量调研沟通,到浙江、江苏等省学习园区管理和推进进区入园的经验做法,目前正在修订化工园区管理办法,研究起草推进化工企业进区入园的指导意见,拟于今年底前印发实施。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完善提升基础设施,做强园区主导产业,加快企业进区入园,强化管理服务,实施园区发展提升行动,为化工产业打造高能级载体平台。
(一)深入实施进区入园提速行动。进一步摸清园区外化工企业产品、技术、装备现状,起草印发园区外化工企业进区入园指导意见,实施分类精准引导,结合企业发展需求,有序推动企业搬迁入园,提高化工企业入园率。园区外原则上禁止新建、扩建、改建化工生产项目,《化工行业投资项目管理规定》另有规定的除外。严格落实《化工园区扩区管理办法》,加强工作指导,规范实施园区扩区,支持布局合理、管理规范、产业集聚、安全环保水平高、开发面积占比高的园区适当扩容。适应国家政策调整和发展需求,推动化工重点监控点逐步纳入园区管理。盘活园区低效用地和存量建设用地,推动园区内无关联非化工企业迁出,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为企业入园发展和项目建设拓展空间。修订完善化工园区管理办法,强化专业人员配备、规划体系落实、公用基础配套、产业高效发展等要求,实现园区开发建设与规范管理同步。
(二)深入实施园区发展提升行动。统筹化工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布局,加强全省化工园区产业发展指导,推动园区间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加快推进各园区修订完善产业规划,确定1—2个主导产业,明确重点发展的产业链条,加强规划引领,构建“产业有主导、园区有特色”的化工园区发展新格局。建立园区产业链“一园一图谱”,突出重点领域、重要产品,制定产业招商项目和企业目录,着力招引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效应强的高能级项目。支持园区企业沿链发展,新上项目精准“卡位入链”,引领产业集聚发展。结合园区现状和发展潜力
,实施分类管理,加强要素集聚、标杆引领,实现优胜劣汰,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三)深入实施基础设施提档行动。按照《化工园区开发建设导则》和“十有两禁”要求,组织各市对化工园区进行全面深入排查整顿,形成整改和优化提升事项清单,明确整改提升标准和完成时限,加快完善危化品专用停车场、专用车道、实训基地、特勤消防站、防洪防汛等设施建设,严格执行公共管廊建设标准。建立完善的门禁和视频监控系统,对出入园区的人员、物流、车辆行驶路径实施全过程监管,有效管控和降低安全风险。加快推进穿越园区道路改道,把准时间节点,逐项对表对标,全力攻坚推进,确保按期完成。出台化工园区智慧管理平台建设指
导规范,组织各园区对照提升,推动园区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实现与省智慧化工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功能匹配,公共数据互联互通,一体化开放共享。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3年5月10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省化专办园区建设组,0531-517828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