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山东省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强化系统集成创新 全力打造自贸试验区升级版的建议》(第12050139)收悉,感谢对自贸试验区工作的关注与支持。我厅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结合我厅职能,答复如下:
一、山东自贸试验区推动集成创新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加大改革赋权力度。全国首创“负面清单制”放权模式,除法律法规明确不能下放的213项省级事权外,其他全部均可下放自贸试验区,按照自贸试验区各片区实际需要最大程度给予改革自主权,350个高频事项实现跨片区互办通办,企业获得感明显增强,创新经验作为改革案例编入《中国营商环境报告》。研究出台《关于推进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鲁政字〔2022〕70号),提出16条提升贸易、投资、国际物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便利度的支持举措。自贸试验区先后获批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全国首批强化竞争政策试点、文旅部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商务部文化出口基地和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多项国家级专项改革试点。
(二)推动产业差异化发展。济南片区聚焦探索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新模式,探索建立“互联网+医保+医疗+医药+中医药出海”创新体系,吸引3500家生物医药企业集聚,推进华熙生物实现透明质酸入食突破。青岛片区聚焦国际贸易融合发展,全国首创海铁联运货物“全程联运提单”“陆海联动、海铁直运”监管、原油进口“先放后检”等模式,吸引英国BP、荷兰壳牌等400多家油品贸易企业集聚,青岛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居全国第二。烟台片区聚焦构建多元化海洋产业体系,探索海工装备与海洋牧场融合试点,制定全国首个海洋牧场平台确权路径,建成全国首座深远海智能化养殖网箱,成立全国首家海洋知识产权中心,带动烟台海洋牧场综合经济收入超过500亿元。
(三)加快探索联动创新经验。在省内布局建设一批联动创新区,印发《山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实施方案》(鲁政办字〔2022〕20号),推动3个片区与17个国家级和省级功能区开展联动创新,构建片区内外市场相通、规则相联、产业相融、创新相促的发展格局;省外推动济南片区与澳门—横琴片区深化中医药产业合作、青岛片区与南沙片区开展创新合作共建全球溯源中心、烟台片区与海南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开展海洋种业合作,发挥互补优势,推动互利共赢。
(四)积极主动对标高水平开放制度先行先试。组织开展对标CPTPP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研究。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投资、知识产权、公平竞争、环境保护、国有企业8大领域研究提出83条创新举措,形成并上报专题报告,获得商务部的肯定和支持。新业态培育取得新突破。保税业务快速增长,落地全国首个保税混铜试点,首创保税原油混兑调和业务、保税铁矿“随卸随混”模式,2021年青岛关区保税混油243.9亿元,增长720%,保税混矿246.5亿元,增长65.8%;大宗商品聚合效应显现,建成省内唯一以国际化业务为特色并推动跨境结算的现货交易平台,吸引109家企业上线,全年实现现货交易额307.2亿元。
(五)完善保障机制形成部门合力。建立统计制度和特色指标体系,开发上线区域识别系统,与省有关部门实现数据共享,客观反映自贸试验区建设成效。强化考核激励,建立改革创新评价机制,印发《山东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评价办法》,对改革试点任务推进情况加强督导,鼓励部门协同创新。同时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印发《山东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容错纠错实施办法》,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营造大胆闯试的良好氛围。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
目前,我们正在着手研究制定山东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开放方案,贵委在提案中提到的问题和建议,我厅将在工作中积极采纳,以更大力度推动集成创新,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高能级开放平台作用,争取更高水平开放、更高质量发展、更高标准治理,更好服务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
(一)加强统筹谋划。围绕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先行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海洋经济创新活力区、RCEP经贸合作示范区、现代产业体系开放样板区功能定位,开展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开放研究,争取在服务国家战略、创新产业生态、促进要素集聚、激发市场活力等方面,形成更多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发挥好领导小组工作机制作用,加强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做好自贸试验区重大创新、重要改革举措的顶层设计和组织实施,协调解决深化改革创新中的重大问题。
(二)强化重点创新项目引领。围绕自贸试验区升级版功能定位,谋划推出一批创新示范项目,探索在试点任务推进中以项目为依托,以重大项目带动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促进项目建设,创建制度创新与示范项目螺旋式滚动发展新模式,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推动资源整合和集成创新。
(三)加快产业集成创新。一是完善医养健康产业布局。济南片区以透明质酸全产业链发展为重点,做大做强“世界透明质酸谷”;建设山东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创新和监管服务大平台,提升产业服务功能;探索构建中医药制剂专业化、规模化研制体系。二是优化国际贸易产业生态。青岛片区以打造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为重点,加快建设国际海员中心、国际船供中心等服务平台;建设大宗商品数字化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发展新型国际贸易;引进一批总部经济项目,打造高水平国际资源配置中心,全面构建国际贸易产业生态。三是深化海洋经济产业升级。烟台片区以装备型海洋牧场建设为重点,开展装备平台研发、海洋种业繁育、养殖、加工、交易等全产业链集成创新;建设现代化海洋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探索水产种业联动创新和国际协作新模式;建立鲜活水产品出口长效监管机制,构建快捷出口全链条服务体系。
(四)加强协同创新。深化联动创新区建设,围绕重点产业推动自贸试验区和联动创新区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深化供应链产业链合作,复制推广改革试验成果,共建共享自贸红利;组建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围绕产业合作、平台合作、项目合作、市场合作等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发挥自贸试验区开放优势,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山东省商务厅
2022年6月9日
(联系处室:省商务厅规划指导处
联系电话:0531-5176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