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泽铭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立足重点产业加强产业链招商的建议》收悉,省工信厅根据自身职能,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开展的工作
2021年4月,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叠加冲击,省委、省政府准确把握党中央关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迅速部署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一年来,我们紧盯42条重点产业链,筛选确定112家“链主”企业,推动组建35个产业链共同体,深入梳理关键环节图谱和补短板强弱项主攻方向,省市一体化策划实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重点项目,产学研联动促进关键技术实现攻关突破,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链长制”工作推进机制取得初步成效。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产学研合作。会同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部门协调联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工作机制(试行)》(鲁工信字〔2021〕2号),充分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工作机制作用,加强跨部门统筹协调和横向联动,联合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创新载体建设与科技成果产业化。以需求为导向,先后组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加与山东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大学、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产学研精准对接活动,搭建对接平台,拓宽校企合作渠道。
二是深化与日韩合作。去年11月,与日本爱知县经济产业局共同主办“2021对话山东—中日汽车产业对接交流洽谈会”。采取线下与线上结合的方式,组织中日两国近百名企业家线上交流,山东德晟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日本U-MAP株式会社等企业代表进行了项目推介。交流会促进了企业及相关产业的深度交流合作,达成多个合作意向。开展中日韩产业合作调研,聚焦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对济南、青岛中日韩产业合作园区及自贸片区企业实地观摩调研,探讨新形势下与中日韩产业合作新领域、新路径、新模式。
三是深化与德国交流合作。按照省委“突出制造业主战场,对标德国制造”的要求,去年10月,与省贸促会、德国海外商会联盟·大中华区共同主办“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业对接交流会”。中德两国近百名企业家云端相聚、线上交流,滕州华数智能制造研究院、通快(中国)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在现场进行了项目推介,另有10多个智能制造领域的合作项目在网上推介。我厅介绍了山东省工业经济概况、装备制造业的特点、优势及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德方代表介绍了德国相关情况。会议当天组织10多家德国知名机构和企业参观了中德(济南)中小企业合作区、产业园,促进产业对接。
四是通过展会推动交流合作。去年,组织300余家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工业互联网等行业企业参加在西安举办的西部制博会、在长沙举办的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在广州举办的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设立了4000余平方米的“山东主形象展区”。在展会上积极宣传介绍我省的营商环境、重大战略和产业发展规划、鼓励重点发展的行业领域和项目、支持企业发展和来鲁投资的政策措施等,吸引省外、境外企业来鲁发展。在西部制博会期间,组织企业到西安交通大学洽谈合作,观摩了医工交叉研究所、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围绕开展校地合作、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高层次企业家培训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在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期间,组织企业到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行业龙头企业观摩和交流对接,推动我省相关配套企业与其融合发展。同时发挥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等平台作用,搭建便捷的国内外需求对接通道,实现企业供需双方资源信息共享和高效对接。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产业链发展需要,系统梳理企业在技术、人才、项目、资金等方面需求,与国外政府部门、工商协会和世界500强及知名企业合作,举办产业合作交流洽谈会,精准引进集群配套、补链强链的重大项目,引进或合作研发核心技术,加快补齐空白缺项,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知名企业,推动形成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一是构建更加完整的产业链。进一步密切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的协同协作,细化完善“1个图谱、N张清单”,研判产业链运行态势,找准缺失和薄弱环节,协商推进企业发展、技术创新、项目建设、衔接配套、双招双引、重大活动等重点工作,培优塑强链主企业,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提升标志性产业链韧性和优势,塑造一批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
二是培育更加协同的产业集群。开展重点企业卡位入链行动,健全政府指导、平台承办、双向互动机制,开展链主企业行、标杆企业行、产业集群行、高校院所行、融资机构行等专项活动,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链固链。大力培育支撑产业链、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公共服务机构。实施产业集群培优培强工程,加快推动产业集群规模化发展,不断培育打造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更好推动上下游环节“串珠成链”。
三是继续深化与日韩等RCEP成员国交流合作。继续发挥我厅与日本爱知县经济产业局建立的经贸交流合作长效机制、与韩国京畿地方中小风险企业厅共建的信息互通产业合作交流平台、与全日本能率联盟共建的人才交流合作平台作用,通过分析他们的产业结构、企业特点及对外投资情况,梳理我省能与其合作的企业和项目清单并与其对接,提高合作的针对性和成功率。线上线下相结合,举办产业对接交流会,加强政府部门、企业、协会的前期沟通,提高对接交流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四是继续深化与德国交流合作。探索与德国巴伐利亚州相关政府部门建立经贸交流合作长效机制,加强与德国工业协会及重要产业集群、应用科研机构的联系,为我省企业与其交流合作牵线搭桥。结合产业、行业特点,分行业、分领域组织企业家到德国隐形冠军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等知名企业在中国的分公司进行对标学习。继续发挥中德(济南)中小企业合作区、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交流大会暨中德(欧)中小企业合作交流大会、中德工业设计中心平台作用,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机制、挖掘创新合作潜力、拓展产业合作领域和范围。
五是继续实施“展会+”市场开拓行动。对市场进行多层次研究,从我省产业结构和产业链上下游出发,选准我省具有现实和潜在比较优势的目标市场,分阶段有重点地开拓,组织企业参加工博会、西博会等重点区域的重点展会,在巩固扩大华东和华北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西部、中南部和东北市场。组织企业家与展会上的龙头企业沟通交流,到当地知名企业观摩、考察、对接。对展会上签约或有意向的项目,及时调度,靠上服务,帮助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争取早日落地、早见成效。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2年06月30日
(联系单位及联系电话: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培训与交流处,0531-51782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