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海洋产业体系发展模式的建议
【 字体:
打印
时间:2022-05-20 10:20

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您提出的《关于创新海洋产业体系发展模式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好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推进。依托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成立了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共同体,推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列入全省11条标志性产业链,梳理形成产业链“1张图谱”和“N张清单”,“链主”企业不断做优做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更加紧密。青岛北海造船升格为中国船舶集团二级公司,经营更加多元化。烟台中集来福士向新型海洋工程装备领域转型成效明显,合作成立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科技集团和烟台海洋蛋白集团2个深海产业发展引领平台。

(二)加快推动船舶制造业转型升级。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2021年,全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18亿元,居全国第3位。沿海内河船用发动机占国内市场60%,游艇出口占全国70%,船舶压载水装备占国际市场35%。40万吨超大型矿砂船、大型豪华客滚船、超级游艇等一批国际领先船型先后交付,潍柴集团旗下的法拉帝游艇成功在香港上市。

(三)巩固提升海洋油气开发装备优势。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交付量占全国的78%,建造了一批“国之重器”和重大装备,“蓝鲸1号”“蓝鲸2号”成功承担我国南海可燃冰试采任务,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能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世界最大吨位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P70”、国内最大作业水深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洋石油119”、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座十万吨级1500米超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1号”在我省总装交付;首套浅水水下采油树系统、深海钻井用隔水管填补国内空白。

(四)积极发展新型海洋工程装备。深远海渔业养殖装备全国领先,“深蓝1号”创造世界上首个在温暖海域养殖三文鱼的成功案例,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交付使用,国内首个深远海养殖中央管理平台投入使用;“经海”系列坐底式智能网箱交付4座,填补我国在30米水深养殖水域坐底式网箱养殖的空白。全国首座综合性现代生态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耕海1号”创造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国内首个海上航天发射平台投入使用,填补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链加速完善,主轴、法兰、导管架、升压站等关键产品领先优势持续巩固。

(五)大力推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蓝色药库”开发计划深入实施,正大制药、省海洋药物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骨干企业、行业创新载体研发能力持续提升,BG136抗肿瘤药物即将进入临床试验,中腾生物抗HPV医疗器械即将获批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着力推动“链主”企业做大做强。支持青岛北海造船抓住调整重组机遇,继续巩固大型散货船、矿砂船优势,大力发展中大型油船、中大型集装箱船、大型FPSO、深远海渔业养殖装备,推动中船重工船舶设计研究中心落户山东。支持中集来福士参与组建中国海洋科技集团,加大风电安装船研发建造力度,发展深远海渔业养殖、海上卫星发射、海底矿产勘探等新型海洋工程装备,加快向综合性海洋产业集团转型。

(二)着力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制定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优势产品目录,开展产业对接和产品推介活动,进一步提升省内配套率。开展船企数字化提升对标行动,引导骨干企业提升建造数字化智能水平。推动“链主”企业、用户单位与省内原材料供应商建立应对大宗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共担机制。组织企业与中船集团、中国海油、招商工业等央企开展对接,争取央企研发设计资源、重要业务板块向山东布局。

(三)着力打造产业链服务平台。推动中集来福士“E-ONE协同平台”创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与海尔卡奥斯、浪潮云州等“双跨”平台进行合作。同时,推动其与海洋科技工业领域首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航海智云”进行对接交流,完善自身平台各项功能。发挥好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创新中心作用,通过产业链共同体协同攻关突破关键产品(技术)。

(四)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认真落实《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意见》《山东省创新药物与高端医疗器械引领行动计划》,推动省海洋药物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落实《关于加快“蓝色药库”开发计划的实施意见》,提高研究成果转化质量与效率。培优扶强正大制药、绿叶制药等骨干企业,新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等高成长性企业。

感谢您对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2年05月20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海洋装备产业处,0531-51782631)

责任编辑: 闫霄
分享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