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实施数字化技术赋能“双碳”战略,推动我省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于促进我省数字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收悉。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高度重视您的提案,经过认真研究,立足职能分工,推进落实。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情况
我厅作为全省数字经济牵头部门,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大力推动数字强省建设,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呈现规模稳步增长、创新融合驱动加快、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迅猛。2021年,全省实现软件业务收入7970.4亿元,列全国第5位,较上年超过上海、前进一位,收入同比增长29.3%,较浙江、广东、江苏分别高11.3、13.9、17.8个百分点。电子信息制造业业务收入达到4615.7亿元,同比增长23.9%;利润201.3亿元,同比增长19%。大数据产业实现业务收入1358.6亿元,同比增长33.5%,13个项目入围2021年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二是数字赋能智能制造加速转型。制定12个优势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方案,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1705个。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15个,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连续入选国家跨行业跨领域平台,2022年新增橙色云、蓝海2个平台,总量位居全国第三。打造“云行齐鲁”升级版,上云用云企业超过35万家,工业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率67.8%,居全国第二。工业大数据应用持续加强,培育数据共享、数据开放、数据流通、数据服务四类共60个工业大数据平台。
三是工业大数据应用场景建设不断深入。针对全省重点行业,遴选100项工业大数据应用场景需求,打造山东省数字化场景开放创新平台,一对一征集解决方案,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方向和案例。依托山东数据交易有限公司,着力搭建全省统一的数据交易平台,上线运行工业大数据交易行业分平台。目前,省级数据交易平台已建设完成,捷瑞、橙色云等企业板块在陆续建设,烟台、德州等市级分平台正在加快建设中。
四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面提速5G网络布局和商用步伐,截至2022年4月底全省建成开通5G基站11.8万个。大力实施“双千兆”网络系统工程,济南、青岛、日照3市达到“双千兆”城市标准。以未来网络研究院为支撑,建设完成覆盖16市的全球首张5600公里确定性网络。推动“星火·链网”超级节点落地济南,累计建设运营20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其中7个接入国家顶级节点。建成济南、青岛两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成为全国首个拥有两个国家级直联点“双枢纽”的省份。制定《工业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按照“1+3+N+X”规划布局,构建“国家级-省级-边缘级”的工业大数据中心体系。
二、下步重点工作
下一步,我厅将会同有关部门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人才培育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助推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一是以数字经济加速推进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数字产业化,夯实发展基础。壮大特色领航产业,围绕先进计算、新型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等优势领域,加强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布局,推动重大项目在我省落地;做强关键基础行业,聚焦核心电子元器件、第三代半导体、高端软件等基础领域,合理部署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能力,打造产业集群高地。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产业升级。深入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智能化技改,完善工业大数据生态,高水平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
二是以智能制造加速推进企业化转型。坚持把智能化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大力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级、服务化转型,在研发、品牌、用地、人才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加强智能制造与智能服务数字化融合相关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建设与完善,推进“智造”赋能和制造业进一步融合发展,实现工厂更“聪明”,工人更“省力”,企业更“强健”。
三是以数字人才培育加速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数字专员制度,提供专业化“顾问+雇员”式服务,加大对省市县三级的数字科技人才支撑,通过实施智能化技改、内网改造、外网升级、设备上云、平台赋能、网络营销、普惠金融等重点任务,加快提升全省中小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配合相关部门推动高效和科研院所布局“双碳”人才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绿色技术人才和多学科交叉的绿色低碳领域青年人才和产业领军人才。
感谢您对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希望今后工作中继续给予指导,提出意见和建议。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2年05月10日
(联系单位及联系电话: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数据产业推进处,0531-5178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