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茂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我省数字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收悉。我厅高度重视,会同省财政厅和省大数据局认真研究、推进落实。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情况
山东省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大力推动数字强省建设,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呈现规模稳步增长、创新融合驱动加快、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迅猛。2021年,全省实现软件业务收入7970.4亿元,列全国第5位,较上年超过上海、前进一位,收入同比增长29.3%,较浙江、广东、江苏分别高11.3、13.9、17.8个百分点。电子信息制造业业务收入达到4615.7亿元,同比增长23.9%;利润201.3亿元,同比增长19%。大数据产业实现业务收入1358.6亿元,同比增长33.5%,13个项目入围2021年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二是数字赋能智能制造加速转型。制定12个优势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方案,综合采取贷款贴息、股权投资、设备奖补等方式,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1705个。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15个,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连续入选国家跨行业跨领域平台,2022年新增橙色云、蓝海2个平台,总量位居全国第三。深化“5G+工业互联网”应用,筹集资金4821万元,统筹实施“个十百”产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及园区综合评价等财政激励政策。打造“云行齐鲁”升级版,2021年落实“云服务券”补贴资金2838万元,上云用云企业超过35万家,工业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率67.8%,居全国第二。工业大数据应用持续加强,培育数据共享、数据开放、数据流通、数据服务四类共60个工业大数据平台。
三是工业大数据应用场景建设不断深入。针对全省重点行业,遴选100项工业大数据应用场景需求,打造山东省数字化场景开放创新平台,一对一征集解决方案,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方向和案例。依托山东数据交易有限公司,着力搭建全省统一的数据交易平台,上线运行工业大数据交易行业分平台。目前,省级数据交易平台已建设完成,捷瑞、橙色云等企业板块在陆续建设,烟台、德州等市级分平台正在加快建设中。
四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升级。全面提速5G网络布局和商用步伐,截至2022年4月底全省建成开通5G基站11.8万个。大力实施“双千兆”网络系统工程,济南、青岛、日照3市达到“双千兆”城市标准。以未来网络研究院为支撑,建设完成覆盖16市的全球首张5600公里确定性网络。推动“星火·链网”超级节点落地济南,累计建设运营20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其中7个接入国家顶级节点。建成济南、青岛两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成为全国首个拥有两个国家级直联点“双枢纽”的省份。制定《工业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按照“1+3+N+X”规划布局,构建“国家级-省级-边缘级”的工业大数据中心体系。
五是全面深化数据共享开放。构建了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将各部门各单位分散管理的数据集中管理、统一提供服务,打造形成全省一体化政务数据资源体系。持续推动数据共享,编制了全省数据资源目录,依托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应用,目前已提供共享服务98亿余次。全面推动数据开放,组织各市各部门对照先进省份优质数据目录,进一步扩大数据开放范围,提高开放数据质量。目前全省已开放数据目录达15万个,覆盖所有市和51个省直部门,提供开放数据服务3200余万次。
六是开展金融领域大数据创新应用。针对“银企信息不对称”,中小微企业以及个人贷款“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持续推动公共数据向金融机构开放,助力金融“活水”流向中小微企业。会同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单位,搭建了山东省融资服务平台,该平台聚焦解决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信贷需求,着力打造线上“一站式”、“全流程”服务。目前,依托融资服务平台,已开放企业登记注册、社保、不动产、公积金、公共信用等60余项数据资源,各金融机构在取得信息主体授权的前提下,依托这些数据资源,开展对申贷方进行数据分析和精准“画像”,有效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
七是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基金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属于我省“十强”产业,是新旧动能转换基金重点支持领域。截至2022年1月底,我省已设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金10只,投资项目226个,投资金额达80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资397亿元。比如,投资海尔卡奥斯项目1.4亿元,支持企业成为首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投资浪潮云项目4.1亿元,推动浪潮云向数据采集、数据计算、数据应用一体化转变,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分布式云骨干体系。
八是创新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发挥20亿元省级中小微企业贷款增信分险专项资金作用,综合采取贷款贴息、保费补贴、风险补偿、应急转贷等政策工具,吸引和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放大财政资金扶持效应,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比如,2021年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引导银行为小微企业放贷48.31亿元,共2277笔。
二、下步重点工作
下一步,我厅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工业大数据应用、智能制造推广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助推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一是加快工业大数据中心、5G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全省工业大数据中心布局,基于山东省“一群两心三圈”发展战略,依托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山东分中心作为国家级区域中心,在全省建设一批省级区域中心和行业中心,有序推进工业大数据在制造业领域的先导应用,建成具有山东特色的工业大数据产业体系。新开通5G基站6万个,累计达到16万个,对应用在产业领域、取得较好效益的5G基站实施财政补贴,持续提升5G网络覆盖率,推动5G应用从社会公共区域转向产业应用领域。加快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山东未来集团、山东未来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实体化运行,探索“确定性网络+”方法路径,大力培育“双千兆”应用场景。
二是统筹推进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协同发展。坚持把智能化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大力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级、服务化转型,在研发、品牌、用地、人才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加强智能制造与智能服务数字化融合相关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建设与完善,推进“智造”赋能和制造业进一步融合发展,实现工厂更“聪明”,工人更“省力”,企业更“强健”。
三是打造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体系。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夯实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的网络和数据基础。高标准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深入开展工业互联网供需牵手行动,拓展“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构建工业大数据生态体系,依托“双千兆”网络提升数据传输效率,支撑数据驱动的制造新模式新业态,开展智能车间、数字孪生、远程监控诊断、供应链协同等创新应用。支持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双跨”平台做大做强,鼓励蓝海、橙色云争创国家“双跨”平台,新培育5个以上工业互联网园区、50家省级行业平台。
四是加大资金支持及构建多层次融资体系。积极统筹工业转型发展等资金,支持实施更高水平技术改造,支持企业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以及实施工业互联网改造等,引导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级、服务化转型,推进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积极向基金管理机构推介数字经济相关项目,吸收更多社会资本,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对我省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综合采用贷款贴息、保费补贴、风险补偿、应急转贷等政策手段,引导银行、担保、保险等金融资本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支持力度,助力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加快转型升级。
五是加强金融科技能力建设。目前,我们正探索整合部分资金,重点支持有一定基础的地区加强和改进综合金融服务或征信等金融科技能力建设,努力促进地方利用大数据、互联网、智能风控等金融科技手段,通过接入税务、社保医保、水电气、公积金、不动产核验及司法等政府数据,为企业精准“画像”,发布企业融资需求。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当地分支机构接入相关平台,通过线上发布产品,努力打破银企信息不对称,优化银企融资对接方式,更好运用大数据解决融资难题,支持企业转型升级。
感谢您对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希望今后工作中继续给予指导,提出意见和建议。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2年04月30日
(联系单位及联系电话: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数据产业推进处,0531-5178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