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几点建议
【 字体:
打印
时间:2022-04-02 10:20

毛方国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几点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民营企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厅高度重视该提案办理工作,对提案内容进行了认真学习研究,现答复如下:

实现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数字化转型,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对其生产、运营、管理和营销等环节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的改造和应用,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发展。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将数字强省纳入“九个强省突破”之一强力推进。在全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上,又将数字变革创新作为“十大创新”之一。2021年,我省信息技术产业营收突破1.2万亿元,全省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过40%,规模总量位居全国第三。

一、促进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工作措施

(一)加强顶层设计,逐步完善政策措施体系。一是狠抓上云打基础。2017年,率先出台《山东省实行“云服务券”财政补贴 助推“企业上云”实施方案(2017-2020年)》,在全国首创“云服务券”补贴制度,加快推动企业以较低的成本提升业务系统信息化水平。二是系统谋划稳推进。2019年,印发《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方案》,从网络、平台、安全、生态等方面作出顶层设计。2019-2021年,省政府先后印发加快5G产业发展、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等3个指导性文件,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三是多措并举快发展。2020年,印发《关于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加快建成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融合应用平台、关联支撑产业和安全保障体系等。2021年“六稳”“六保”政策清单和2022年“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都将企业数字化转型列为重点支持方向。

(二)坚持适度超前,不断增强网络建设服务能力。一是深入开展5G建设攻坚行动。将5G基站全量纳入电力市场化交易范围,采取直供电改造、转供电限价、公共资源开放督办等措施,近两年破解5G基站“进场难、电价贵”问题超1.5万个。截至2021年,累计开通5G基站10.1万个,16个市的市区及县城城区均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二是扎实推进确定性网络建设应用。采用刘韵洁院士未来网络技术,建设完成5600公里全国首张确定性骨干网络,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打造了“确定性网络+智慧矿山、+智慧矿井、+超算算力共享、+数字孪生、+远程手术”等一批典型应用场景。三是大力推动标识解析节点建设。与中国信通院合作,推动“星火·链网”超级节点落地济南。制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奖补措施,组织开展标识解析专题培训和建设能力评估会,2021年新获批建设节点12个,累计达到19个,数据互联互通的核心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三)强化平台建设,持续完善多层次平台体系。一是构建平台体系。深入推进“个十百”平台体系建设,省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营,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蓝海、橙色云入选国家级“双跨”平台,累计培育省级行业平台115家,已形成3800多个解决方案,服务全省50多万家中小企业。二是提升平台能力。聚焦工业设备连接、服务企业数量、解决方案数量、主营业务收入等指标,对国家级“双跨”平台和省级平台进行全面评价,引导激励平台深入企业现场、积累行业知识、提高服务能力,2020-2021年累计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18个,数量居全国第一。三是推动平台合作。深入开展“牵手行动”“平台深度行”等系列活动,以服务为纽带,推动“双跨”平台、省级行业平台形成紧密互补合作关系,为工业互联网应用需求企业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服务,打造“开放合作、共享共赢”生态。累计开展活动120多场,达成合作项目超180个,协议金额达6亿元。

(四)狠抓行业赋能,纵深推进融合应用体系。一是项目抓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进总投资717亿元的603个“5G产业”“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已累计完工343个,完成投资443亿元。累计争取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项目35个,总投资41.6亿元,获国拨资金支持9.41亿元、约占全国9%。二是行业抓龙头,探索复制推广路径。制定《关于百个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的试点方案》,聚焦行业龙头企业,“一行业一重点”打造120个典型应用场景,总投资205亿元,2021年完工74个、完成投资61亿元,探索“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路径。三是区域抓园区,促进产业集群转型。围绕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产业集聚区,推动开展工业互联网体系建设,培育了11个工业互联网园区,引导园区企业规模化开展转型升级,增强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四是赋能抓上云,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建立“三个一点、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搭建企业上云公共服务平台,成立联合工作办公室,深入开展“云行齐鲁”系列活动,累计发放“云服务券”补贴超过1.6亿元,带动全省上云用云企业超35万家,上云设备达4212万台(套),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企业比例67.8%,两化融合发展指数115.9,均居全国第二。

(五)建强支撑载体,着力筑牢服务保障体系。一是推动组建支撑机构。指导海尔、浪潮等头部企业,相继牵头组建省企业上云服务联盟、工业互联网协会、5G产业联盟等一批支撑服务机构,推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工业安全中心等一批国字号科研院所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二是完善市场化推进机制。推动组建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市场化注册成立“院企一体化”发展的山东未来集团,加快设立山东未来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建立数字专员进企业机制,编制《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组建方案》,积极构建“研究院+集团+基金+联盟+数字专员”五位一体市场化推进机制。二是加快推广中心建设。4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推广中心进展顺利,青岛体验中心已完成建设、累计接待企业超100次,面向纺织、服装、家电行业和钢铁、石化、冶金、能源行业的2个特色推广中心,以及面向山东区域的创新推广中心,已完成方案规划和技术攻关,预计2022年底全面建成运营。三是营造浓厚发展氛围。2019年,与华为共建华为(山东)ICT学院,是全国首个省级人工智能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累计培训超6300人次。2021年,部省联合举办16期工业互联网专题培训班,覆盖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家超2400人次。举办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山东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胶东经济圈工业互联网峰会、“5G+工业互联网”家电行业全国现场会、全国工业互联网大赛(青岛站)等活动,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培育良好产业生态。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根据您的意见建议,结合我省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和数字化转型工作实际,下一步我们将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战略机遇,立足我省制造业大省和数字经济强省“双优势”,突出企业转型主体作用,突出抓好强企业、强行业、强区域、强链条“四强”重点任务,加快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步伐。

(一)突出抓好数字化转型“强企业”。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率先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创新,开放先进技术、应用场景,牵头参与制定制造业数字化领域相关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实施“国家级—省级—市级”智能工厂/车间培育工程,创建一批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标杆示范,促进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产品良品率、能源资源利用率等显著提升。完善和扩展“山东省企业上云公共服务平台”功能,鼓励云服务商向中小企业免费开放部分通用工业软件使用权限,促进中小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数字化改造。分行业制定数字化转型产品目录,完善“云服务券”“创新券”等奖补政策,加速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普及应用。培育一支数字化转型服务商队伍,兼顾IT、OT,建成覆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生态。

(二)突出抓好数字化转型“强行业”。聚焦我省装备制造、轻工、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大力推广应用物联网、智能传感、数字孪生等技术,加速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和工业数据集成共享,实现生产管控一体化。支持构建行业生产全流程运行数据模型,基于数据分析实现工艺改进、运行优化和质量管控。聚焦研发、生产、质检和供应4个关键环节,扩大机器人应用范围,提升柔性化生产水平,推进供应链数据流与业务流融合。推广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搭建线上服务平台。在品牌推广、客户维护等方面实施精准营销,不断增强外观造型、工艺流程、绿色环保等创新能力,持续完善联网、交互、远程控制和监测等产品功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需求。

(三)突出抓好数字化转型“强区域”。聚焦制造资源集聚程度高、转型升级需求迫切的产业园区(集群)、自贸区,将网络部署、云平台建设、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部署等纳入改造提升建设重点,推动建设数字园区(集群)、数字自贸区。支持各地为产业园区(集群)建设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采取“工业互联网+园区”“工业互联网+自贸区”模式,发展共享工厂、共享仓储、协同制造、柔性生产等新模式,吸引小微企业、加工业户入园区发展。鼓励各地优选一批重点服务机构组成服务队,按照“标准宣贯、需求对接、实施改造、效果验证、成效奖励”思路,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改造服务,加快推动形成一批数字化转型区域样板。

(四)突出抓好数字化转型“强链条”。推动42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加快数字化升级,支持“链主”企业结合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共性需求打造数字化平台,开展 “链主”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专场活动,促进上下游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持续开展“万项技改、万企转型”活动,深入推动传统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进装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进程。总结宣传产业链“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和创新服务实践成果,推广一批数字化平台、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加快推进产业链数字化协同转型。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2年04月02日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处 ,0531-51782698)

责任编辑: 闫霄
分享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