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凌忠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省城市生命线系统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开展灾害事件普查工作,制定城市公共安全底线清单,提高预警预测能力”方面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刘家义书记、李干杰省长多次作出指示批示,省里成立了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省政府办公厅专门下发通知,对全省普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坚持做到“两手抓”。一手抓试点工作,高质量完成国家下达的日照市岚山区先行试点“大会战”,率先全面完成12个全国试点县和2个省级试点县普查调查,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岚山经验”在全国推广,“日照模式”“滨州模式”受到国务院普查办充分肯定;一手抓全面普查准备工作,积极开展调研摸底、组建普查队伍、编制普查方案、落实任务分工,为全面铺开普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关于“完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提升机动应变能力”方面
(一)突出重点,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一是扎实推进区域性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加强各中心装备建设,结合省财政资金拨付的区域性中心装备建设金额,制定2021年区域性中心装备建设计划;加强区域性应急救援中心管理,省应急厅、省消防救援总队联合印发《省区域应急救援中心正规化运行与管理办法(试行)》,从职能任务、机构编制、人员招录与退出、薪酬与待遇等方面规范区域性应急救援中心实体化运行机制。二是推进省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提质增量。在已建成19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基础上,加大对新遴选16支队伍(含8防汛抗旱队伍)的指导和扶持,建强35支省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三是加快推进航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在济南、东营、临沂、烟台、潍坊、威海市等市布局到位9架直升机,建成283处起降点并完成抽验,录入指挥中心平台使用;加强H135直升机飞行训练,拉动参加全省地震、防汛防台风等综合演练活动。
(二)加强统筹,做好应急预案编修。一是协调推进省级应急预案修编。贯彻落实省委防灾减灾和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扎实推进省级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完成了省总体应急预案和24个省级专项应急预案会签程序,并报送省政府办公厅审核印发。省总体应急预案已按程序提请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审议通过后印发实施。二是开展基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试点。选定威海开展应急预案试点,探索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具体到点、无缝对接、科学完善”的基层应急预案体系,着力解决预案格式雷同、内容相仿、体系性重复,事件分级固化等问题,加强应急预案数字化应用,为全省基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和经验。三是加强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工作。以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名义印发《关于切实加强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工作的通知》(鲁安办发〔2021〕9号),推动各级各部门将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情况作为全省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和今后日常执法检查的重点内容,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全面梳理、修订各类应急预案,强化应急实战演练,在重点行业领域和人员密集场所,对重大危险源和重点班组推行“一周一小练、一月一大练、一季度一检验”工作机制,一并部署启动市级应急预案修订工作。6月中旬,印发《关于开展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专项执法检查的通知》(鲁安办发〔2021〕34号),组织16个省政府安委会成员单位分别牵头成立执法检查组,在全省开展为期10天的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工作专项执法检查,以预案、演练为抓手倒逼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
(三)服务实战,抓好应急演练和救援技术竞赛。一是认真组织开展省级应急演练。落实省领导“一月一演练”工作要求,针对重点灾害事故风险,制定并组织实施《2021年省级应急演练计划》。目前已完成了大型商业综合体火灾应急演练、地震应急救援综合演练等7次应急演练。二是认真筹备第二届全省矿山、危化品和社会力量救援技术竞赛。充分发挥救援技术竞赛在锻炼队伍、提升能力方面的作用,定于10月份联合省委省直机关工委等7个省直部门、单位举办第二届全省矿山、危化品和社会力量救援技术竞赛。目前,印发了竞赛预备通知,确定了竞赛地点、竞赛规则并编制了试题库。
三、关于“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增强保障能力”方面
(一)推进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一是组织开展全省应急物资储备情况调查研究。委托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针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故灾难、公共安全4大类20种突发事件典型情景进行调研,通过情景构建、推演研判等方式进行研究分析,撰写了《山东省应急物资储备调查研究报告》,相关调研成果纳入了《山东省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规划(2020—2030年)》。二是编制规划。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规划(2020—2030年)》,明确了未来10年我省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战略举措及政策措施,着力构建分级分类储备、规模适度、品种齐全、布局合理、管理有序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有保证,有效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配合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做好理顺体制、整合优化职能等工作。充分借鉴应对处置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经验和制度成果,省应急厅积极配合省委编委整合优化分散在多个部门的应急物资保障职能,厘清相关部门工作职责,2020年9月16日,省委编委印发《中共山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明确省政府部门应急物资保障职责分工的通知》(鲁编﹝2020﹞38号),明确了省政府有关部门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保障的职责分工。
(二)加大省级公共卫生物资储备。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省应急厅牵头组织完成省级应急物资储备项目,形成可行性报告,确定物资名录。协调财政部门确定了省级应急物资储备资金1.3余亿元。其中,省卫生健康委2020年4月份确定储备医疗设备、器械、防护用品和消杀药品等4大类21种应急医疗物资,所需资金由省财政厅结合中央补助予以解决,8月份拨付济南、威海、临沂等3市具体承担物资储备项目建设,采购储备监护床等省级医疗救治和防护物资共26种,计1415.72余万件。
(三)建立完善有关工作机制制度。一是省应急厅协调召开省级应急物资保障工作座谈会,会同省财政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粮食和储备局、消防救援总队等6部门(单位)印发《省级应急物资调拨程序》(鲁应急字〔2020〕58号),建立起省级应急物资调拨调用机制。二是省工信厅、发改委、财政厅、卫生健康委、应急厅、药监局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山东省省级医药储备管理办法的通知》(鲁工信消〔2020〕199号),规范省级医药储备管理工作。三是省发改委、工信厅、卫生健康委、应急厅、粮食和储备局等5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医疗物资储备调度机制》(鲁发改运行〔2020〕1374号),明确了我省医疗物资储备定期调度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四是省卫生健康委、省委编委办、省教育厅、公安厅、财政厅、人社厅、交通运输厅、应急厅、医保局、通信管理局、红十字会等12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鲁卫发〔2020〕13号),明确了提高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四)推动应急物资保障信息化建设。依托山东省政务云平台,按照“一库两系统”总体架构,建设全省集中统一、分级使用的应急物资管理信息化平台。目前,已初步建设应急物资管理信息资源库,实现应急物资管理机构、仓库、应急物资、灾害信息员等信息资源的管理,汇集省级救灾物资中心库和6个代储库及水利、消防、林业、地震相关部门,以及部分企业的应急物资储备情况,实现应急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同时,省应急厅正在积极推进包括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在内的信息化平台建设,逐步提升应急物资保障数字化水平。
(五)加强疫情防控应急物资保障。新冠疫情爆发后,省应急厅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协同省有关部门(单位)扎实做好医疗防护物资的采购、储备、分发等工作。截至2020年6月底,先后协调购置各类疫情防控物资647万余件,调拨500余万件,有力支援了湖北等重点地区防疫工作。截至2020年12月28日,省预防新型冠状病毒防护用品累计采购671万件,紧急调拨使用537万件,现有库存134万件。加强用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救灾物资调运接收、分配使用和监督检查中的统筹协调,切实保障监测点、重要路段、重要部位的执勤和病患排查等工作顺利开展。截至2021年4月30日,全省市、县两级共为疫情防控调拨各类救灾物资3.7万余件,其中市级2.1万余件、县级1.6万余件。
四、关于“加大投入,提高生命线系统的科技含量,提升应急科技装备水平”方面
(一)应急指挥和抢险救援能力不断增强。一是建成省级应急指挥中心,搭建全省综合指挥体系,纵向贯通应急部和市县应急指挥中心,横向连接16个主要涉灾部门,初步实现全省一体化指挥调度,变“单兵作战”为“协同作战”,凝聚全灾种应对合力。二是完成与省委、省政府领导办公场所互联互通,实现与厅应急指挥中心音视频同步、系统信息同屏显示,方便领导同志及时快速掌握事故灾害现场情况。三是提升事故现场信息获取能力。充分发挥移动指挥平台前方移动指挥部作用,保障事故现场与各级固定指挥场所的互联互通。完成应急指挥网全省16个市、180个县(市、区)全覆盖,为视频会商和指挥调度提供专用信道保障。指导市、县采购配备事故现场便携式音视频采集传输设备1586部,为决策指挥提供快速高效的现场通信保障。四是投入1100余万元,建设决策指挥系统、救灾和物资保障管理系统、窄带无线通信网络,目前已发布采购意向,正在积极推动招标采购。
(二)风险防范能力显著提升。一是汇聚接入气象、水利、地震、防火、地质等22个信息系统和110余万处视频监控,初步实现全灾种7×24小时动态监测、监控预警、快速处置,为科学高效决策提供有效支撑。计划春节前完成公安、铁路、民航、港口、山东铁塔等部门图像系统接入。二是根据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指示要求,正在制订实施方案,推进重点行业领域的感知网络建设,优先推动森林、危化(特别是化工园区)、非煤矿山、水利、黄河河务、煤监、地震等行业领域的高空瞭望等智能感知接入,填平补齐监测预警资源缺口。三是投入4500余万,建设危险化学品风险监测预警系统、非煤矿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综合管理系统、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城市安全风险管理系统。其中,危化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已完成全省1329家一、二、三、四级重大危险源危化品企业监测预警全覆盖。
(三)安全风险管控能力不断加强。一是通过完善和拓展双体系平台等系统应用,不断深化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信息化建设,汇聚风险隐患、行政执法、许可证照等各类信息2100余万条,实现对全省6.2万家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200万条风险和160万条隐患的远程监管巡察。二是建设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信息库和执法信息公示平台,累计归集安全生产违法行为24.8余万条,为实施科学执法和精准执法有效提供了数据支撑。三是投入500余万,建设安全生产风险全周期管控、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等系统,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风险监管体系。
(四)科技创新工作有序推进。一是开展全省应急产业调查研究。对20个省直部门、8个地市、5个科研院所、18家重点企业、2个国家级应急(安全)产业示范基地开展调查研究,发放调研问卷153份,围绕构建应急产业体系、发展产业基地,调动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应急产业发展等方面,形成《山东省应急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开展应急科学技术现代化课题研究。申请专项资金188万,围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领域工作中存在的难点、痛点,确定在安全生产监测预警、灾害救援辅助决策、城市安全综合评估、标准化研究等8个方面给予资金支持进行课题研究。三是开展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申报工作,共征集18个方向、44个实验室申报材料,经过专家评审、集中研究,遴选推荐了23个重点实验室申报单位。四是开展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信息化、装备发展等3个“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组织调研组对济南、青岛等7个地市开展专项调研,邀请5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进行座谈,向16地市、相关部门、科研单位等发放150余份规划编制调研问卷,并在门户网站公开征集规划建议。
衷心感谢您对我省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山东省应急管理厅
2021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