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自然资函〔2021〕1345号
民盟山东省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黄河流域山东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结合我厅职能,现答复如下: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山东“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全省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的讲话精神,围绕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立足职能,主动担当作为,开展了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生态保护修复、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等工作,努力在“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事业中贡献力量。
一、加快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一是编制全省及沿黄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山东特色、高点定位,注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对我省沿黄地区空间布局、城镇建设、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环境治理、沿水景观、文化传承等进行科学谋划,科学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空间,推动沿黄地区人口、城市和产业有序发展,构建绿色、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格局。目前,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已形成初步成果。二是组织编制《山东省黄河流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以黄河流域“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为导向,着力优化黄河流域主体功能区,围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流域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协调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优化沿黄地区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三是编制印发《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我厅和泰安市反复修改论证,编制形成《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围绕统筹区域和流域发展、保障防洪安全、科学利用水资源、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实施生态修复、优化城乡居民点布局、推动产业绿色发展、提升人居环境品质等方面,明确规划措施,提出将东平湖区域建设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2月19日,规划经省政府批复实施(鲁政字〔2021〕34 号文)。
二、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
一是建立重点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储备库。围绕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三角洲湿地保护、滩区生态综合整治等重点任务,组织策划了重大项目。包括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整治项目、湿地保护修复项目、国土绿化项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和其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二是主动争取国家支持。积极向自然资源部、财政部汇报,争取国家层面的支持。上报项目争取进入国家重点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储备库。自然资源部批复我省20个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有10个在黄河流经的县(市、区)。三是加快组织实施重点项目。今年,济宁市尼山区域国土绿化项目、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入选中央财政资金支持项目。下一步,根据财政部和自然资源部要求,我厅将积极指导黄河流域有关市县做好相关工作。同时,继续加强黄河流域矿山生态修复力度。
三、全力推进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
一是加快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整合黄河口区域8个现有自然保护地,作为国家公园创建范围,实现保护区整合优化和国家公园范围界定“同步走”。编制完成黄河口国家公园设立方案、综合科学考察报告、符合性认定报告、社会影响评估报告等,报国家林草局审核。二是深入推进湿地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编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修复专项规划,坚持以生态的方式治理生态,2020年以来,协调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5.3亿元,实施了湿地生态保护修复、互花米草治理等9个生态修复项目,黄河口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三是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在黄河三角洲内建设鸟类栖息繁殖岛36个、鱼类栖息地10处、植物生态岛29个,新增鸟类觅食水面473公顷,鸟类种类由1992年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时的187种增加到370种。建成了野生动物巡护监测系统、集装箱式实验室。
下一步,我厅将根据国家的部署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理念,加快推进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高质量、高标准推进黄河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强用地政策整合,通过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等途径,积极构建节约集约用地机制,提升对沿黄地区生态修复用地和高质量发展用地的配给。
感谢贵委对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
2021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