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山东省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推进我省海洋化工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您提出的加强海水淡化与海洋化工的结合、重视膜分离材料的开发与利用、重视海水制氢产业与关键技术突破等建议,非常符合我省海洋化工产业实际,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吸收采纳。
前期,我们依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推进机制的通知》,梳理了高端化工10条产业链,积极推进海洋化工中的盐化工、溴素化工与石油化工、煤化工、氟化工融合发展,积极推荐争取列入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和省重大项目,努力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是积极推进海水淡化与海洋化工产业化发展。面向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围绕增强装备自主开发和示范能力建设,依托山东沿海经济园区建设和电力、钢铁、石化等重大工程项目,推进大型海水淡化工程的技术集成与优化。组织有关企业开展海水淡化专用材料及装备的协同攻关和产业化,突破海水淡化关键设备生产制造技术。加快海水化学资源、卤水资源、海水淡化浓海水综合开发利用等技术研发,鼓励从海水淡化浓盐水中提取溴、锂、钾、镁等产品,推动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支持大型海水淡化工程“水盐结合”一体化循环发展。推进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在高耗水行业和工业园区的规模化应用,加快推进烟台万华、龙口裕龙岛等重大海水淡化项目建设,配套建设青岛百发、烟台海阳、威海华能综合性海水淡化产业园。加速推进实施海水淡化水电联产工程,促进浓海水综合利用,打造低成本淡水生产,高效益海水再利用的一体化产业发展布局。
二是加快膜分离材料的开发与利用。东岳氟硅材料产业园区作为山东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第一批专业化特色园区,其研发的新一代高性能氯碱离子膜、燃料电池膜,已经全方位替代国外产品。目前正在加快PVDF太阳能电池背板膜、电解制氢的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和膜材料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推广,开发e-PTFE双向拉伸微孔膜,打造全球技术领先的功能膜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膜材料”品牌。积极引导淄博的陶瓷(膜)工业与东岳氟化工(膜)相结合,在优化升级反渗透膜、纳滤膜和增亮膜、反射膜等技术方面不断谋求新突破,形成高性能水处理膜、高生物相容性血液透析膜材料等一批独具特色的膜材料产业。
三是大力拓展氢能产业链。我省年产氢气260万吨左右,居全国首位。其中,34家在产氯碱企业每年可产氢气25.43万吨,约占全省总量的10%。氯碱行业副产氢本质上是电解水,相较于石油化工、煤化工制氢具备大规模利用的纯度高、成本低的优势,山东省“氢能产业联盟”建议优先利用氯碱行业副产氢作为我省中长期加氢站及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推广应用的主要来源。由于氯碱行业的主要原料为原盐和电,在“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背景下,各级政府积极倡导用光电、风电等新能源替代煤电,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新能源电解水制氢。在光电催化制氢技术不断成熟的前提下,将积极引导相关企业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化运作。同时,随着储氢材料的突破,氢气将实现长距离运输。
四是推动胶东五市加强海洋化工联动协同发展。基于环黄渤海地区资源互补性强、产业层次梯度明显、合作开放优势突出等特点,结合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胶东五市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框架内加强海洋化工联动协同发展,优化海洋化工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延伸海洋化工产业链,加大技术改造升级力度,努力打造成绿色、集聚、高端海洋化工产业集聚区。推动盐化、石化一体化发展,拉长盐化工产业链条,开发以溴素为原料的阻燃材料、药用中间体等产品,推动水盐联产,打造高端精细盐化工产业基地,重点打造潍坊滨海现代海洋化工产业基地。推动临港石化集约集聚发展,重点打造青岛董家口、烟台裕龙岛、潍坊北部沿海等重点海洋石化产业集群。以化工新材料为突破口,重点发展防腐防污涂料、海洋工程材料、海洋环保材料、海洋检测试剂等化工新材料产品,加快提升海洋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