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山东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 字体:
打印
时间:2021-07-25 14:09

刘洪彬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山东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收悉。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高度重视您的建议,经过认真研究,立足职能分工,加快推进落实。现答复如下:

一、有关情况

近几年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数字山东”决策部署,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布局建设数字基础设施,不断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着力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集聚发展,加快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情况如下:

(一)数字经济引领增长态势基本形成。2020年我省数字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接近20%,显著高于同期GDP增速,成为带动全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据中国信通院《中国区域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0年)》显示,2019年,我省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为76.46,全国排名第六位。特别是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数字经济更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提振产业中展现出强大抗冲击能力和发展韧性。

(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稳步提升。2020年全省软件业务收入达5848.5亿元,同比增长12.4%,跻身国内第一梯队。拥有中国软件名城数量并列国内第一,海尔、海信、浪潮、东方电子、中创等企业入围全国软件百强。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3676.3亿元,同比增长14.1%。浪潮集团服务器销量中国第一、全球第三,歌尔股份微型麦克风、微型扬声器、中高端虚拟现实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际同行业之首。

(三)数字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我省大力推进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技改工程、工业互联网“个十百”工程,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15个,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入选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成为全国第二个示范区,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加快建设。深入开展“云行齐鲁”活动,在全国首创“云服务券”补贴制度,累计发放补贴超过1.4亿元,带动上云用云企业22.6万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全国排名第二,培育5G试点示范项目233个,遴选实施“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项目370个,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四)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全省深入实施“宽带山东”战略,青岛、烟台、威海等九市获评“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全省所有城区、行政村实现100%光纤覆盖。全省累计建设5G基站数突破6万个,16市城区均已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积极推进数据中心布局建设,全省建成标准机架数量超过10万个,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运算速度和水平位于国内前列。建设济南浪潮、大陆机电、威海移动等6个工业域名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全省经认定的省级数字经济园区达到50个。实施“数聚赋能”行动,加快数据汇聚开放应用。先后出台《山东省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山东省数字经济园区建设行动方案》《山东省推进工业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政策环境逐步优化。

二、下步工作打算

结合您的意见建议,我厅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推动5G基站、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助力数字强省建设。

(一)不断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一是加快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动能源、交通、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二是完善数字经济有关配套政策。研究建立我省数字经济标准体系,修订省级数字经济园区管理办法,推进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向高端化和集聚化发展。三是积极推动我省大数据立法工作。目前由大数据、工信和网信办等部门共同编制的《山东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二)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一是壮大特色领航产业,围绕先进计算、新型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等优势领域,加强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布局,推动重大项目在我省落地。二是做强关键基础行业,聚焦核心电子元器件、第三代半导体、高端软件等基础领域,合理部署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能力,打造产业集群高地。三是加快前沿新兴领域布局,强化人工智能、北斗导航、量子科技基础设施与创新平台建设,构建贯穿产业链、创新链的跨区域创新生态,抢先新兴技术赛道。

(三)持续深化工业数字化转型。一是深入开展传统产业智能化技术改造,滚动实施万项技改,推动万企转型,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二是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打造世界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实施“山东制造·网行天下”专项行动,拓展山东制造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三是以打造“一个平台(工业大数据平台)、一个库(工业基础大数据库)、一批应用(工业大数据应用)、一片云(工业大数据中心)”为主线,推进工业数据“聚、通、用”,培育数据驱动的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

(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优化发展环境。争取尽快出台《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全面落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好《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巩固清欠工作成果,严禁新增拖欠。二是优质高效服务。以省民营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为载体,及时受理、协调解决企业诉求,探索建立普惠性政策“非申即享”的实施机制。定期举办民营中小企业线上公益大讲堂,做好政策宣贯和解读培训。依托“橙色云”“技改在线”等平台,为中小微企业分领域提供研发设计、智能化技改、数字化转型等专项服务。三是推动产融结合。实施产业项目与基金对接“1+4”行动,举办第二届“中国产业·资本对接大会”,组织开展高端装备、新材料、医养健康、天使投资4个专题活动。用好省产业资本投融资云平台,动态更新优质项目和基金机构,提升精准对接效能。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推广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票据融资。

感谢您对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希望今后工作中继续给予指导,提出意见和建议。

责任编辑: 甄鹏华
分享
上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