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志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海源陆用,海需陆供”大数据体系 服务海陆统筹战略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有关情况
近几年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数字山东”决策部署,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情况如下:
(一)数字经济引领增长态势基本形成。2020年我省数字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接近20%,显著高于同期GDP增速,成为带动全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据中国信通院《中国区域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0年)》显示,2019年,我省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为76.46,全国排名第六位。特别是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数字经济更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提振产业中展现出强大抗冲击能力和发展韧性。
(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稳步提升。2020年全省软件业务收入达5848.5亿元,同比增长12.4%,跻身国内第一梯队。拥有中国软件名城数量并列国内第一,海尔、海信、浪潮、东方电子、中创等企业入围全国软件百强。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3676.3亿元,同比增长14.1%。浪潮集团服务器销量中国第一、全球第三,歌尔股份微型麦克风、微型扬声器、中高端虚拟现实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际同行业之首。
(三)数字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我省大力推进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技改工程、工业互联网“个十百”工程和工业大数据“四个一”工程,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15个,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入选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成为全国第二个示范区,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加快建设。深入开展“云行齐鲁”活动,带动上云用云企业22.6万家。全球首座大型全潜式深海渔业养殖装备“深蓝1号”、国内首座深远海智能化坐底式网箱“长鲸1号”启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全国排名第二,培育5G试点示范项目233个,遴选“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项目370个,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四)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全省深入实施“宽带山东”战略,青岛、烟台、威海等九市获评“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全省所有城区、行政村实现100%光纤覆盖。全省累计建设5G基站数突破6万个,16市城区均已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积极推进数据中心布局建设,全省建成标准机架数量超过10万个,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运算速度和水平位于国内前列。建成济南浪潮、大陆机电、威海移动等7个工业域名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全省经认定的省级数字经济园区达到50个。实施“数聚赋能”行动,加快数据汇聚开放应用。先后出台《山东省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山东省数字经济园区建设行动方案》《山东省推进工业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政策环境逐步优化。
二、下步工作打算
结合您的意见建议,我厅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推动5G基站、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助力数字强省建设。
(一)不断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一是加快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济南、青岛超算中心建设。二是出台数字经济有关规划和配套政策。会同省大数据局等部门编制数字强省“十四五”规划,研究建立我省数字经济标准体系,修订省级数字经济园区管理办法。三是做好大数据产业运行监测工作。依托省大数据产业运行监测系统,定期发布产业运行监测季报,每年发布我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白皮书,绘制大数据产业图谱。
(二)加快推动海洋数字装备发展。加快推进海洋信息技术装备国产化,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强海洋信息感知技术装备、新型智能海洋传感器、智能浮标潜标、无人航行器、智能观测机器人、无人观测艇、载人潜水器、深水滑翔机等高技术装备研发,打造海洋智能装备产业链。
(三)积极推进智慧海洋产业发展。依托青岛海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青岛超算中心,汇聚观测、调查、计算和文献等四大类海洋大数据资源,形成海洋大数据体系。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建设国家海洋基因库,研发大规模海洋药物虚拟筛选、分子智能设计等核心算法及软件系统,助推海洋创新药物快速发展。打造国际一流的海洋数据信息产业集群,完善海洋大数据共享开放机制,积极推动海洋大数据产业园建设。
感谢您对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希望今后工作中继续给予指导,提出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