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持淄博开展全产业链氢能生产应用建设全国氢能开发利用标杆城市的建议
【 字体:
打印
时间:2021-06-23 15:32

王怀宾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淄博开展全产业链氢能生产应用建设全国氢能开发利用标杆城市的建议收悉,经认真学习研究,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厅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在建议中对淄博开展全产业链氢能生产应用、建设全国氢能开发利用标杆城市优势进行了阐述,对行业龙头企业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十四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研究。我厅将积极落实有关建议内容,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做好相关工作。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改善能源结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氢能资源优势明显。我省是化工大省,石油化工、盐化工、煤化工等行业副产氢丰富,骨干企业均具有丰富的氢气制取、储存和利用经验,具备大规模利用的成本优势,年平均产量260万吨左右,其中可利用的高纯度氢气规模每年约为10万吨,可满足3万辆城市公交车运行使用。山东也是能源大省,除传统的煤电外,风电、核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已达一定规模,可为电解制氢提供较好的能源保障。

二是形成了以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为引领的创新体系。我省将氢能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纳入省科技创新规划,不断加大扶持力度,逐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兖矿集团800标立方/小时甲醇弛放气制氢项目氢气纯度达到99.999%;东岳集团150万平方米质子交换膜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实现全球领先;潍柴集团具备了覆盖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和核心装备、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及整车的完整测评能力,其牵头建设的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已获国家批准;青岛国际院士港联合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建成集技术研发、认证检测和产业育成于一体的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实验室。

三是产业链条日益完备。目前,我省氢能及燃料电池企业、研究机构超过120家,其中已布局产业链项目的重点企业近80家,成为全国氢能产业链最完整的省份之一。济南塞克塞斯研发制造国内首台兆瓦级电解水制氢系统,电流密度与电解效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烟台冰轮研制的氢液化领域新型高效螺杆压缩机,列入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山东纽能生产的燃料电池用石墨板,寿命比国内同类产品高出33%。

四是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一是出台实施《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济南、青岛、潍坊等市陆续出台本地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打造“中国氢谷”“东方氢岛”和“鲁氢动力城”,形成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特色产业布局。二是印发《山东省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明确氢能标准体系建设的方向和路径;发布《山东省加氢站技术导则》等9项地方标准规范,氢能标准化建设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三是部分地市制定出台了支持鼓励氢能产业发展的配套措施,其中,济宁、泰安等市制定了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济南、青岛、潍坊等市出台了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办法。

五是推广应用成效明显。目前,山东已建成加氢站14座,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位,日供氢能力达到9000公斤。多元化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示范运营燃料电池汽车652辆,运营总里程超过600万公里;青岛、临沂、德州等市已经开展燃料电池物流车、冷链物流车示范运营;青岛港集团自主研发完成轨道吊氢能改装,实现全球首次燃料电池在港口轨道吊应用。

六是项目建设稳妥有序。全省现有重点项目60项,预计总投资额395.29亿元。其中,32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占项目总数的53.3%;开工项目总投资170.64亿元,占预计总投资额的43.2%。项目建成后,对我省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必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七是淄博市示范推广成效显著。在省里的大力支持下,淄博市已建成加氢站4座,推广氢燃料电池车100辆。龙头企业作用凸显,东岳集团、山东工陶院分别在质子膜、陶瓷膜技术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与亿华通、吉利、爱德曼、德国林德集团、美国空气公司合作的一大批项目推进顺利。特别是在创建国家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方面,走在全省前列,成功加入北京、上海、河南、河北四个国家级城市群。并且在我省与科技部联合开展的“氢进万家”试点示范项目中,被选定为4个试点示范城市之一。上述工作的开展,为淄博全产业链氢能生产应用,以及建设全国氢能开发利用标杆城市打下了良好基础。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淄博开展全产业链氢能生产应用、建设全国氢能开发利用标杆城市的建议,总体上符合我省和淄博市的实际。下一步,我厅将充分发挥汽车生产企业主管部门的作用,配合有关部门大力支持淄博市氢能产业的发展。

一是抓好规划引领。以《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为引领,力争通过10年努力,打造“中国氢谷”“东方氢岛”两大品牌,培育壮大“鲁氢经济带”(青岛—潍坊—淄博—济南—聊城—济宁),重点支持淄博市建设集氢能创新研发、装备制造、产品应用、商业运营于一体的氢能与燃料电池示范区。

二是注重战略引导。建议省政府将淄博市氢能产业发展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将淄博符合条件的氢能产业项目纳入省重点项目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指导淄博加强燃料电池汽车行业管理,统筹氢能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引导淄博有关企业把氢能产业作为战略发展方向,推动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三是强化创新支撑。充分发挥淄博东岳集团、山东工陶院、潍柴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的作用,汇聚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中车四方、中国重汽等创新资源,搭建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燃料电池核心技术科研和成果转化平台,为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国家化提供技术支撑。

四是加强氢能供应。利用淄博地处“鲁氢经济带”中间地理位置优势,向潍坊、青岛、济南东西辐射,搭建工业副产氢就近供应网络,开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制氢试点示范,建设加油、加气、加氢多功能的能源综合补给站。

五是加快示范推广。引导淄博市协调推进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工作,在做好城市公交、物流运输、轨道交通、乘用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船舶、港口作业车辆、无人机、游艇、特种车辆等交通运输领域的示范应用;加快推进两纵两横“氢走廊”项目建设。推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核能制氢示范应用,促进氢能在电力、煤矿等领域的示范应用。

再次感谢您对我省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特别是对淄博市全产业链氢能生产应用、建设全国氢能开发利用标杆城市的关心和支持。

责任编辑: 闫霄
分享
上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