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区政务公开实践与探索
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时间:2020-09-21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加快推进。一方面,社会公众要求政务公开,以便及时、准确地了解情况,分析问题,做出决断;另一方面,为了维护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保护组织的秘密和个人的隐私,又必须使一部分政府信息在公开使用方面获得一定的豁免权,以防止信息的滥用。所以,建立和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成为一项主要的工作任务和研究课题。政务公开制度,实际上是指信息的生产者或获取者(主要是指各级政府),根据社会公众的要求,有义务公开除国防、外交、司法等领域的机密文档信息外的、不危及社会安定和国家利益的所有信息的一项管理制度。之所以要建立和完善这项制度,并向社会公众公开政府部门掌握的相关信息,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公民有权利参政和议政,并对政府部门及政府公务人员实行有效的社会监督。为此,公民就必须掌握政府的信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否则,处于“暗箱”中的政府行政行为缺乏社会公众的有效监督,极易背离群众期盼,引发社会矛盾,损害国家利益。例如在房屋拆迁补偿领域,因信息公开欠缺引发的上访、上诉屡见不鲜。近年来,东营区通过加强政策宣传,公开征地流程,公示补偿结果等一系列公开措施,充分征得被拆迁群众理解支持,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相关上访和诉讼数量逐年递减,今年截至目前仍然是“零上访、零诉讼”。

  第二,公民既是行政的主体,同时也是政府所制定的有关政策的客体。为了有效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合理化、合法化,就应当使社会公众了解政府的计划、想法和政策的制定与形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可使政府部门有效地避免决策失误,并自觉地接受社会舆论监督,从而有效地保证政府机构真正做到“勤政为民”。东营区自2018年起连续三年编制出台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通过区政府门户网站将22个行政决策事项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建议,充分保障了社会公众参政议政权力,让政府决策更加符合公众需求。

  第三,政府所生产和获取的信息是国家公共财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公民作为国家的主人,应当有知情权。尤其是过去不易获取的政府信息,公众想要获取的需求更加迫切。例如在会议公开方面,东营区自2018年下半年起将区政府常务会议纳入公开内容,主动发布会议议定事项、列席人员等信息。今年开始,东营区将区政府常务会议议定事项解读和会议图解与会议新闻稿同步发布,进一步丰富会议公开内容,信息点击量相较去年提升了2.5倍。

  一、东营区政务公开主要做法

  一是成立专门机构,强化组织保障。结合全区机构改革,东营区于2019年7月成立了区信息公开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全区政务公开工作的协调推进和监督指导,并配置了2名专职工作人员,切实加强人员机构设置。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常务副区长任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府确定由常务副区长分管政务公开工作。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公开机制。先后下发了《东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政府信息公开政策解读制度的通知》《东营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营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的通知》《东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依申请公开答复文本格式的通知》《东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营区政务公开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等一系列制度文件,为政务公开规范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为加强政民互动,还编制出台了邀请群众代表列席政府会议相关制度,主动邀请群众参政议政,让政府决策更接地气,让政群关系更加和谐。

  三是加强平台建设,拓展公开渠道。结合区政府门户网站改版,对政务公开栏目进行了全面优化,开设了行政执法公示、双随机一公开、重大建设项目、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等专题专栏,信息分类更加科学,群众查找更加方便。开通了“东营区政务”微信公众号和政务微博,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信息传播优势,集中发布政务信息,积极拓展公开渠道。截止目前,我区政务网络新媒体关注量已达3万余人,共发布各类政务信息1万余条,基本实现了城区范围全覆盖。积极推动实体公开场所建设,在区政务服务大厅开设了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处,方便群众查询获取政府信息。

  四是加强部门协同,规范依申请答复。针对当前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内容复杂、难以答复的现状,采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协同,召集区司法局、区法院、申请涉及单位以及区政府法律顾问共同协商答复对策,确保答复内容合法准确,避免引发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修订完善了依申请公开答复文本,提供了27类答复模板,基本满足了当前依申请答复工作需要。2017年以来,东营区共受理依申请公开117件,已答复115件,协助市政府办公室答复8件。

  五是畅通在线渠道,树立互动品牌。在区政府网站开设了“网上民声”栏目,集中受理群众留言,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截至目前,共受理群众留言2861条,答复2854条。按照市级要求,东营区民生热线全力配合市政务服务热线办公室完成热线整合和配套设施改造工作,于2018年6月30日起开始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同时制定了《东营区民生热线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接听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电话,做好解答、记录和转办等工作。今年以来,已受理各渠道转办的工单近5万张,按期办结率99.99%,办理结果满意率98%,办理过程满意率10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公开理念落后,缺少主动公开意识。虽然政务公开工作已经开展多年,但我区政务公开理念仍然比较落后,各单位还处在被动公开的层次,缺少主动公开的意识。部分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只把政务公开作为一项简单的事务性工作,没有意识到做好政务公开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主管部门的高效调度,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以及所有人员的共同参与。各单位缺少专职工作人员和专门工作机构的情况也较为普遍,政务公开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二是制度建设滞后,公开工作不够规范。经初步统计,自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以来,中央发布的政务公开有关制度文件已达15个,省政府发布文件13个,市政府发布文件8个。与上级工作要求相比,我区编制的政务公开文件数量和质量均存在较大差距,没有形成完善的公开机制,对全区政务公开工作的指导性不强,缺少统一标准和规范流程,亟待整改落实。

  三是专业能力不足,依申请公开有待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可以向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但在具体实践中,依申请公开已成为“第二信访”渠道,申请人大多利用获取的信息支持自己上访、诉讼等维权行为。此类申请多涉及历史遗留问题或利益关系复杂的问题,答复难度非常高,对工作人员的法律专业素养和矛盾调解能力有很高的要求,现有工作人员法律专业素质无法满足工作需求。

  四是公开方式单一,公开渠道有待拓展。目前我区政务公开主要渠道是区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栏目,区政府及各部门单位的绝大部门信息均通过网站对外发布。区政府网站受众较少,覆盖面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东营区政务”微信公众号、政务微博等政务新媒体的公开平台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实体政务公开场所建设落后、镇街和村居社区缺少有效公开渠道等问题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区政务公开工作开展。

  三、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提高重视程度。结合机构改革情况,及时调整全区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强化领导职责,确保工作推进。积极争取区级领导支持,积极向区政府常务会议提交政务公开有关议题,切实提高各部门单位重视程度。各单位要树立“公开为常态,不公开是例外”的观念,摒弃“政务公开等同于信息宣传”的旧思维,把政务公开作为全区年度重点工作加以推进。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作程序。对照中央、省、市出台的制度文件,进一步完善我区政务公开相关工作制度,及时出台重大决策预公开、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公共资源配置等制度文件。按照省市关于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要求,参照国务院发布的26个领域标准指引,编制我区对应领域的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为下一步建立政务公开标准体系奠定坚实基础。探索建立政务公开专职法律顾问制度,为区政府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高依申请公开答复的规范性。

  三是加强平台建设,拓展公开渠道。加强网络平台建设,统筹推进政务新媒体与政府网站的协同联动、融合发展。不断完善会议公开制度,逐步实现群众代表“逢常务会议必列席、逢重大事项必参与”,真正落实社会公众参政议政有关要求;将区政府网站“网上民声”栏目和政务服务热线与政务公开有机结合,进一步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加强重大政务舆情回应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通过政务公开搭建公众参与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的桥梁,畅通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渠道。

  四是加强考核监督,保障责任落实。尽快编制出台新的政务公开考核办法,创新考核方式,转变考核频次,把政务公开年终考核改为年中考核和年终考核两个阶段,突出日常工作考核,力求改变当前“忽视平时、年终突击”的局面。采用定制化的理念,推行精细化考核,进一步细化考核指标,科学制定指标分值,单独制定考核清单,让每个单位的考核任务一目了然,清清楚楚。

  五是加强学习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宣传力度,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关心政务公开工作,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政务公开业务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有关知名专家和省市主管部门领导为全区政务公开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切实提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公开意识,强化工作执行力,促进工作整体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