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山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 字体:
打印
时间:2020-08-28 19:23

XXX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山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制定实施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制造业强省战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产业规模全国居前。2019年,我省实现生产总值(GDP)7.1万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2.3万亿元,占GDP的32.3%;工业门类齐全,涵盖全部41个行业大类,涉及567种产品。从大行业看,我省化工、轻工、机械、纺织、冶金行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100多种重点产品产量居全国前三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大省。

二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完善综合奖补、贷款贴息、新增财力奖补和“零增地”技改激励政策,加快实施“万项技改”,推动“万企转型”。2019年,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万余项,完成投资4000亿元以上。切实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新承担实施国家工业强基项目10项,累计达到39项,数量居全国第二。累计认定化工园区85家、重点监控点125家,首批1340家化工生产企业列入关闭退出名单。

三是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协同发展。“云行齐鲁”行动推动上云用云企业超过10万家。全省16个市均已展开5G网络建设。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9家,14个项目入选国家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居全国第一位。海尔、浪潮两个“双跨”平台入选全国十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出台“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指导意见,培育首批试点示范项目150个。累计培育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171家;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4家和247家,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四是产业集聚、协同创新能力提升。深入实施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行动,通过建链补链强链、打造公共服务平台等途径,积极培育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培育支柱产业集群8个、主导产业集群20个,产业集聚发展水平加快提升。济南市信息技术服务等7个产业集群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累计认定12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全省9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累计有53家企业被评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在印染、铸造行业试点建设“1+N”共享工厂体系,探索“绿色、智能、共享”的新模式,实现企业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

下一步,我们将借鉴您的建议,坚定不移地把制造业做为山东经济的定盘星,实施创新战略,加强领航型企业培育,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山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抓好创新创业战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培育国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大力推进工业强基,加快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促进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等创新产品推广应用。梯次培育专精特新、专精特新小巨人、瞪羚、独角兽等高成长性企业。

二是加强领航型企业培育,优化提升产业生态。积极培育牵引性、支撑性、引领性、带动性强的“领航型”产业集团,以“领航型”企业为龙头,带动众多中小微企业优质高效发展,进一步做强产业链条、做大产业集群、做优产业生态,切实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三是实施固基强基工程,加快补齐产业链空白。针对受疫情影响供应链阻断加剧的情况,充分利用好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应对疫情冲击“转危为机”的潜力,积极谋划实施产业链固基强基工程。抓紧摸清空白短板,积极开展协同攻关,切实加大要素保障。

四是大力抓好协调服务,确保工业平稳增长。切实发挥工业运行指挥部作用,加快建设工业运行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信息通畅、运转高效、纳入万家企业的工业运行调度指挥系统。“一对一”精准服务企业。持续开展经济政策宣讲。强化厅机关流程再造,实现网上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


责任编辑: 办公室信息员
分享
上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