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针对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融资难、融资贵,内部结构不完善、缺乏高水平科研平台、技改投入小等问题,制定出台一系列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政策措施,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全省中小企业实现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我省相继出台了《关于印发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扩内需补短板促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扶持政策,聚焦中小企业痛点、难点、堵点,提出了含金量足、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各级各部门密集出台细化配套措施。梳理扶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税费、科技、土地、人才、融资等政策,编印成《民营经济中小企业政策干货》《科技创新政策法规文件汇编》2.0版等发放给企业。组成全省民营经济政策宣讲团,全年宣讲52场,培训企业和部门负责人1.4万人次。在报纸、网络、电视等开辟专版专栏,在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开办《山东中小企业之声》节目,介绍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
二是缓解融资困难。我厅会同有关部门相继制定出台“政银担”“政银保”“银税贷”“无还本续贷”“转贷基金”和“首贷培植”等一系列政策措施。2019年争取国家中小企业专项资金2.5亿多元,小微企业担保降费奖补资金11276万元,支持84家融资担保机构新增小微企业贷款150亿元。引导11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2019年末全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5830亿元,较年初增加1195亿元,增长25.8%;贷款余额户数91.16万户,较年初增加24.48万户。会同人行济南分行、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山东银保监局等部门制定实施“民营和小微企业首贷培植行动”指导意见,“一企一策”提供金融服务方案。2019年,全省有3.85万家民营和小微企业首次获得贷款540亿元。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及融资需求合理选择沪深交易所、新三板市场、区域股权市场上市挂牌,灵活运用定向发行、优先股、公司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等多种资本市场融资工具直接融资。积极搭建智慧金融服务平台,筹备发起设立两支20亿元瞪羚新动能基金,在北京银行开展试点“瞪羚快贷”,支持70家瞪羚企业获得贷款10亿余元。
三是减轻税费负担。全面落实研发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小规模纳税人减税、降低增值税税率、减免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将全省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单位费率统一降至16%,延长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期限。全省普降城镇土地使用税20%,高新技术企业按调整后税额标准的50%执行;大幅下调企业6类合同核定征收印花税的征收比例;将四类货运车辆车船税税额标准下调50%。2019年,全省实现新增减税降费1500亿元以上,减轻企业和个人社会保险缴费负担300亿元。对1.9万户企业、379万职工发放稳岗补贴11.44亿元。2019年汇算清缴,1938户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减免企业所得税108.66亿元,9749户企业加计扣除研发费用433.89亿元,减免企业所得税108.47亿元。
四是培育高成长企业。我省大力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提质增效行动,推动各类孵化载体向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在孵企业数量达到2.6万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284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万家。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规划,2019年度新增省级“专精特新”649家,新增国家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3家。实施“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共培育认定瞪羚企业339家、独角兽企业8家,86%的瞪羚企业获得过专利授权,26%参与制定国家级以上标准。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全省工业企业“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实施意见》及配套实施方案,指导各市建立1.5万家“小升规”企业培育库,2019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937家。组织规上企业实现规范化公司制改制4237家,累计达1.5万余家。
五是营造公平环境。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省及16个市、137个县(市、区)政府实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三级全覆盖。支持产业发展的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公平竞争环境营造、公共服务(产业链)平台建设、产业转型发展试点等。构建以省级混改意见为统领,以推进资本证券化、引进战略投资者、发挥中小股东作用、规范员工持股、混改操作指引等5个配套政策为补充的1+5混改政策体系,省属企业混改比例超过6成。成立省市县三级清欠工作协调小组,设立清欠工作专班,公布投诉举报电话,清理政府部门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至2019年年底,全省共梳理出拖欠账款380.96亿元,已偿还364.72亿元,清偿比例为95.74%。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根据您的建议,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着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创新环境,推动全省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进一步抓好政策落实。全面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减税降费、融资担保、就业创业等优惠政策。督促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抓好营经济政策贯彻落实,细化实化已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提高政策供给的系统性和协同性。加强对非公10条、实体经济45条、扩内需补短板促发展42条、民营经济35条等重点政策落实效果的督导评价。
二是进一步加强要素保障。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创新符合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开展多形式政银企服务对接。健全线上融资对接和信息共享平台,改善信贷资源配置、信贷风险评估、信贷政策、激励考核、金融科技手段运用和尽职免责等制度,构建“愿贷、敢贷、能贷、会贷”的金融服务中小企业长效机制。推进省级应急转贷引导基金和平台建设,吸引更多国有企业、社会资本等参与,扩大应急转贷服务面。在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中预留一定比例用于支持中小企业项目需要。
三是进一步推进创新发展。引导中小企业发挥“小、快、灵”的特点,紧贴市场需求,生产个性化、定制化、小批量产品,掌握独门绝活,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建立“创业创新”初创企业—“小升规”新增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瞪羚”“独角兽”企业—“兼并重组”和“上市”企业梯次渐进培育路径。持续组织举办“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优选一批创新创业好项目。
四是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充分利用各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吸引优质服务资源,提升平台服务功能,为企业搭建“找得着、用得起、有保障”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依托行业协会商会和专业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市场开拓、研发创新、人才培训等精准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