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12030741号提案的答复
【 字体:
打印
时间:2020-07-25 11:27

马志毅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培育高质量发展新 动能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感谢对全省乡村旅游工作的支持。 深度发掘乡村文化,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您提出的建议对我厅工作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近年来,我厅在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塑造 了诸多成功品牌,全省乡村旅游整体规模和发展模式走在全国前列。

一、全面拉开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大幕

近年来,全省大力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规模化工程, 完善配套设施,不断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更快实现文化和 旅游的深度融合。

一是实施规划引领,打造有序发展格局。省政府印发《山 东省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工作方案》,省文化和旅游厅编制了《山 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乡村旅 游发展的行动指南。实现乡村文化和旅游全面、协调、可持续融合发展。

二是成方连片开发,推动乡村文化旅游规模化发展。目前, 基本建成威海、临沂、泰安等6个环城市游憩带,烟台市长岛县、 日照市东港区等10多个集群化发展的县(市、区),安丘市柘山镇等30多个集群化发展的乡镇,形成了仙境海岸、齐长城, 以及黄河、运河沿岸等乡村文化旅游产业连绵带。淄博市打造了上小峰村、中郝峪村、上端士村、梦泉村、涌泉村,枣庄市山亭区打造了兴隆庄村、石嘴子村、湖沟村、洪门村等10多个村庄连片开发的集群片区,像这样的集群片区在全省还有20多 个,起到了较好地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乡村文化旅游配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截至目前, 全省共有70多个乡镇和300多个乡村旅游点建成游客咨询服务 中心,曲阜、沂源、滕州等20多个县(市、区),以及沂水院东头镇、安丘辉渠镇等20多个乡镇建成旅游集散中心,400多个乡村旅游点开通了公交巴士直通车,邹城市上九山村、沂南县竹泉村等2000多个乡村旅游点实现了无线宽带网络覆盖。

四是乡村文化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以每年一度 的“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为统领,组织各地策划了荣成渔民节、肥城桃花节、沂源伏羊节等近百个乡村旅游系列节庆活动, 积极推进观光游向体验游、休闲游转变,有效激活了乡村旅游市场,有力促进了农民致富增收。同时,委托八喜旅游网开展“千万市民游乡村活动”,针对不同季节和不同人群,设计推出了研学旅行、老年游、美食游等一系列有主题、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了海内外游客的参与,有力提升了我省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建立文旅融合机制,形成多业共生的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大格局。加强与各部门联动,把乡村文化旅游摆上重要位置,与美 丽乡村、现代农业、特色小镇相结合,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 展,使乡村文化旅游成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一是坚持乡村文化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加强与省扶贫、住建、农业、水利等部门协调配合,整合新农村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农业结构调整等专项资金,集中支持乡村旅游发展。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全省完善乡村公共 服务体系,促进以乡村休闲旅游业为导向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和田园综合体的“三园一体”建设,着力打造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三生三美”的美丽乡村。

二是坚持乡村旅游与特色高效农业相结合。通过“旅游+” 模式,实现一二三产业相互叠加,加快培育农业“新六产”。紧密结合特色高效农业,依托青岛即墨、滨州、东营、烟台、济宁、泰安、临沂七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打造融合特色采摘、 产品加工、现代物流、旅游观光、养生度假等关联产业的示范园区。积极推动农林牧渔等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鼓励开发具有观赏性、艺术性、实用性和地方特点的乡村文化旅游商品, 培育打造了30家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示范基地。

三是坚持乡村文化旅游与特色产业小镇相结合。组织全省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现场观摩,提出依托真山、真水、真产业、 真生活、真文化等特色资源建设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的发展理念。 依托本土资源,挖掘文化内涵,逐步推进大汶口古镇、阿胶小 镇、莲花小镇、水浒小镇、魏集古镇、南阳古镇等开发建设, 为全省旅游小镇建设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下一步我们将您的意见建议吸收到我们平时工作过程中, 加大工作力度,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中更加突出乡村文化, 塑造更多山东特色乡村文化旅游品牌,推进乡村文化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0年7月25日

(联系单位:资源开发处,联系电话;81697762)












责任编辑: 政策法规处
分享
上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