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波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文化工作的关注与支持。您提出的《关于积极 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从“进”校园到“浸”校园进程的建议》收 悉,经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多措并举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有关情况
近年来,我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用好丰富的齐鲁文化资源优势,深入 挖掘阐发优秀传统;文化…在开展文化“六进”活动的基础上,积 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不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 普及教育推广,营造了浓厚的校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氛围。
(一)尼山书院进校园。我厅自2014年5月创新建立“图书 馆+尼山书院”模式,致力于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建立了国 学专家库和优秀传统文化推荐书目,举办全省尼山书院管理及师 资骨干培训班,在省实验小学、大明湖小学、明湖小学等小学成 立了尼山书院国学体验基地,与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齐鲁 工业大学、济南大学等高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 经典研习、传统技艺体验活动、国学体验夏令营(冬令营)等多 种方式走进中小学及大学校园,提供书法、国画、围棋、戏剧等 培训,努力提升广大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同时吸引了大批 不同年龄段学生走进书院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年来,省尼山书院每年举办夏令营、冬令营,举行开笔 礼、新六艺射礼体验等。并以“二十四节气”为节点,结合春 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开展丰富的文 化活动,如端午节包粽子、绣荷包、射五毒,元宵节吃元宵、猜 灯谜等,同时开办讲座和展示活动,丰富节日文化内涵,积极探 索和揭示节日的时代现实思想,赋予时代核心精神和主题,逐渐 形成新的节日习俗。截至目前,举办400余期尼山新六艺系列公益 免费课程,惠及10000余名中小学生。举办30期夏令营、10期冬 令营,并在全省各级尼山书院形成联动之势,2019年吸引3万人 次学生参加尼山书院国学夏令营。
此外,省图书馆尼山书院建成数字国学体验馆,以VR技术为 载体,通过触屏体验系统、国学流动影视墙、镜面触控一体机、 体感互动系统、虚拟迎宾系统、地面互动系统、3D打印、“六 艺”数字化互动体验、传统文化课程与互动体验等技术手段,寓 教于乐,进一步拓宽青少年亲身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渠道和方 式,是利用现代科技推动传统文化传播的新尝试。
(二) 蓿蕾艺术工作站进校园。2017年,我厅联合省教育厅下 发《关于促进文化教育融合发展的意见》,在全省启动“普蕾艺 术工作站”,促进文化教育共建共享、融合发展。山东省文化馆 在全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会进校园活动,将遴选的优秀 传统文化节目和书籍送到孩子身边。三年来,先后走进全省各地 市学校开展活动,送演出、送培训,并赠送系列丛书、光盘和移 动音箱等设施,极大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同学们对 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有力推进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普及教 育。全省各级文化馆也纷纷通过传统故事演讲、艺术鉴赏、文艺 演出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基层小学有了传统文化传播的“直通 车”。目前,全省已建成嗜蕾艺术工作站” 1600多所,其中21 所省级“査蕾艺术工作站”,34所市级“舊蕾艺术工作站”,先 后组织活动15000多场次,惠及学生300余万人。
(三) 非遗进校园。一是创办“山东非遗传习大课堂”。山 东省文化馆创新非遗传承体验模式,面向济南市中小学生,实施
“薪火传承”计划,创办山东省最大的非遗体验基地一一“山东 非遗传习大课堂”。大课堂活动开展时间为每周六(上午9: SO- 11: 00,下午2:00-3:30 ),课堂定在省文化馆三楼非遗精品展厅, 6岁到12岁的小学生都可以报名参加。每周邀请国家级、省级非 遗传承人走进非遗传习厅,手把手的向小学员们传授非遗知识,
共同参与非遗制作和技艺演示。课堂上,孩子们了解到非遗项目 的历史,在指导下动手完成自己的非遗作品,近距离的感悟雕 刻、皮影、年画等非遗艺术的魅力。截止目前,非遗传习大课堂 已举办100多期,参与中小学生达4000人,已经成为山东非遗保 护传承的品牌,也是省文化馆影响力大、反响热烈的特色培训活 动之一。二是非遗项目山东快书进校园。山东省文化馆的山东快 书表演艺术家李俊华老师,时常深入济南市馆驿街小学、济南市 外来务工子弟学校等,给孩子们传授曲艺概论、非遗项目与曲艺 艺术的关系、山东快书表演等课程,将山东快书这门非遗艺术带 进校园,带孩子们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与内涵。三是开展非遗研 学游活动。2017年,配合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山东省人民政府侨 务办公室,策划组织了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冬令 营一一山东非遗特色营活动。来自6个国家的130名学生历时15 天,先后赴济南、泰安、曲阜、潍坊、青岛等地,参观了极具山 东特色的非遗文化项目及文化旅游景点,在旅游的同时,亲自体 验制作潍坊风筝、木版年画、皮影、太极拳等非遗项目,感受齐 鲁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好客山东的风土人情。 H
(四)“暖阳春苗”进校园。“暖阳春苗”文化志愿服务项 目是中宣部和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重点支持项目,由我厅 主导,省文化馆具体统筹协调,联合全省各级文化馆、文化站和 文化志愿者团队,在文化艺术方面为“乡村学校少年宫”提供辅 导培训志愿服务,由乡村学校所在辖区的文化馆(站)面向社会
公开招募“暖阳春苗”文化志愿辅导员,进校开展文化志愿服 务。范围涉及全省十六市18家乡村学校,内容涵盖音乐、美术、 舞蹈、儿童戏剧、剪纸、土陶艺、传统曲艺、传统戏曲等十几个 专业,目前共开展辅导302次,586.5课时,受益学生2000余 人。暖阳春苗文化志愿服务项目缓解了农村校园的文化艺术师资 力量薄弱等问题,为孩子们营造了文化艺术学习氛围,受到乡村 学校师生的欢迎。 ,
二' 下步打算
第一,明确不同阶段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以弘扬 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区分层次, 突出重点,有机衔接,逐步推进。小学阶段,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感情。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 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 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大学阶段,以增强学生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第二,建立协作机制。由教育厅、团省委牵头,把尼山书院 社会教育与全日制教育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大中小学国学体验日 活动,制定标准,详细规定学生到尼山书院学习和体验的周期、 具体内容及方法,并将学习和体验活动纳入本校国学教育课时, 让尼山书院的硬件设施从周一到周五都能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发
展线下培训和线上培训,建立尼山微课堂、直播间、微阅读等线 上平台,使线下培训的成熟资源通过手机、电脑等媒介为更多的 青少年学生提供学习平台。
第三,做好资源开发与利用。充分发掘地方资源,将齐鲁文 化中儒家文化、红色文化、运河文化、民俗文化等融入尼山书院 对青少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增强认知与理解。充分利用社 会资源,与博物馆、民俗馆、科技馆、少年宫、爱国主义教育基 地等社会性教育资源合作,切实落实“传统文化进校园”。
第四,继续做好尼山书院、蓓蕾艺术、非遗、暖阳春苗进校 园活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从“进”校园到“浸”校园。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0年6月2日
联系人:吴红,联系电话:0531-81697687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