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适应经济新常态、打造国企改革发展升级版的建议》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我委对您的提案高度重视,立即组织有关处室对提案内容进行认真学习。经研究认为,您提出的相关建议,针对性、前瞻性都比较强,对于进一步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推动省属国有企业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今后一定要贯彻落实到国企国资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中。现将改革工作及下一步打算报告如下:
一、全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基本情况
去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国资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落实全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工作会议部署和《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十条意见》(鲁发〔2017〕17号,以下简称《十条意见》)为重点[A1] [A2] ,大力推进深化改革、提质增效、结构调整、国资监管、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改革红利加快释放,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省市两级国资监管机构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405亿元、利润总额1332亿元,资产总额达到53693亿元,上缴税费总额11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2%、65.3%、17.6%、37.5%。其中,纳入快报统计范围的省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052亿元、利润总额471亿元,资产总额达到23730亿元,上缴税费总额5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3%、122.9%、16.8%、48.7%,利润总额提前3年实现了省政府确定的“十三五”末实现400亿元的任务目标,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在全国省级监管企业的排名大幅提高,双双稳居前四名。
(一)系统强化改革顶层设计,谋划改革新思路新举措取得新突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企改革工作,把推进国企国资改革发展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加强领导、系统谋划、强力推进。去年7月,省委、省政府召开了近年来规格最高的全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工作会议,刘家义书记、龚正省长等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对国企国资改革发展和党建工作作出全面部署。随后,省委、省政府印发《十条意见》,吹响了我省国有企业改革“重整行装再出发”的号角,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思路举措和目标任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国资委加快推进国企国资改革相关配套制度的制定工作,截至目前已经制定配套文件58个,省属企业改革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搭建改革制度框架的任务基本完成,改革方向目标基本确立,重点领域改革事项正向纵深推进。
(二)全力抓好改革深化落地,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迈出新步伐。以落实《十条意见》为抓手,全力推进各项改革举措落地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一是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省属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董事会成员基本配齐,全部按非执行董事占多数的原则配备,监事会、财务总监实现全覆盖,11户企业建立董事会专门委员会,13户设立董事会秘书,18户设立董事会办公室,26户一级企业全面推行高管人员契约化管理,外部董事、监事和职业经理人人才库建成运行。积极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对实行高管人员契约化管理的省属一级企业,初步研究确定了向职业经理人制度转变的工作思路。二是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出台了《省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发挥中小股东作用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推进省属企业资产证券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设立国惠改革发展母基金,积极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混改,国惠基金新设子基金8只,募集资金200余亿元。目前,省属首批58户混改试点企业有20户已全面完成,10户基本完成。山东交运集团混改顺利完成,以“存量+增量”模式引入战略投资者、实施员工持股,打造了山东国企混改样板。制定了员工持股实施细则,按照中央统一要求首批在全省选择了10户企业开展试点。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建立了上市资源后备库,已储备上市资源企业40户,目前有6户企业正在排队上市,有7户企业已在新三板挂牌,山东国托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三是持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全省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围绕“到2018年省属企业管理层级原则上压缩到三级以内、法人单位减少20%以上”的目标,通过“提”、“减”、“合”、“去”、“控”五项措施推进管理层级压缩,省属企业内设机构、编制人数压缩10%左右,累计调整产权层级、压减法人单位365户,管理层级在四级及以下的企业占比达到60%。兖矿集团建成煤炭行业首个财务共享中心,实施全球化、一体化、智能化管理,集团财务人员由1500人减少到500人。四是扎实推进“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全省国有企业完成分离移交或签署分离移交协议户数达344.2万户,占全省任务总量的93.7%,其中省属企业完成97.6%,提前完成年初确定的任务目标。五是进一步完善激励制度和机制。深化省属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规范了契约化高管人员薪酬管理,明确了省国资委党委管理领导班子的省属企业子公司负责人的薪酬管理政策。健全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出台了《省管企业试行企业年金制度的指导意见》,3户省属企业年金方案已完成审核备案,另有5户省属企业制定了年金方案。推动符合条件的国有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山东路桥、东方电子2户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获批后进入实施阶段,有效激发了企业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大力推进“去降补”,新旧动能转换取得新成效。深入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决策部署,启动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定不移去产能,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一是扎实推进一批重大转型项目。钢铁、煤炭等传统资源型产业转型工程取得重要进展。济钢产能调整和山钢转型发展完成预期任务,济钢钢铁产线实现安全平稳停产,近2万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日照精钢基地建设项目加快推进,一期一步主流程生产顺利贯通。省属煤炭企业255万吨煤炭产能退出年度任务提前完成。山东能源探索建立“互联网+煤炭”“互联网+物资”等新业态新模式,成立了省内首家煤炭现货电子交易平台齐鲁云商,累计实现线上订单总额268亿元。兖矿集团大力实施“蓝天工程”,年产100万吨洁净煤厂、50万吨复合添加剂厂、10万台炉具生产线建成投产,探索出一条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新路径。省属企业124户“僵尸”企业处置任务基本完成,消灭亏损源137.8亿元,安置职工4.7万余人。二是加快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省属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投资决策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兖矿集团并购澳大利亚联合力拓项目、山东黄金并购巴里克公司阿根廷金矿、国泰租赁股权债权优化等一批重大事项。省国资委建立了省属企业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库,储备项目167个。山东高速投资建设的济南东南二环延长线项目提前一年通车,济青高速扩建稳步推进。齐鲁交通集团积极创新交通与新能源产业融合新模式,建成世界首条高速公路光伏路面试验段。济青高铁建设高效推进,预计年底实现通车。省属企业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积极“走出去”,潍柴集团并购意大利法拉帝游艇、德国林德液压、凯傲叉车、美国德马泰克等欧美知名企业和品牌以后,进一步拓展发达国家市场,国际化并购成效逐步显现;浪潮集团全球业务已拓展至104个国家和地区。三是积极推进与中央企业战略合作。截至目前,17市及省属企业累计与中央企业签约“四新”产业项目398个,签约金额超过1.7万亿元。兖矿集团、山东重工、山钢集团等企业与阿里巴巴积极开展合作,山东国惠与ARM公司战略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四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组织省属企业与中科院深度对接,有45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其中30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筹建设立中科惠鲁创新发展基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省属企业去年研发费用支出94亿元,同比增长44%;新产品产值达到912亿元,同比增长64%。潍柴WP9H/WP10H高端发动机达到180万公里/3万小时的寿命标准,创出高端发动机研制新记录。中国重汽成功研发出我国首款氢燃料码头牵引车,济南二机床高速冲压线稳居世界领先水平。烟台万华化学聚合物表面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正式获批,MDI生产工艺入选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
(四)积极推动职能转变,国资监管工作迈上新台阶。围绕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模式,加快推动转变职能,改进完善监管方式,不断强化国有资产监督。一是继续推进简政放权。对保留的审批核准备案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制定了省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进一步推进职能转变方案》,进一步下放取消了一批监管事项,重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责任追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推动13户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规范运作,多数投资运营公司已调整总部职能和机构设置,按照新的模式对权属企业实施管控。二是健全国资监管体系。研究出台了《省管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实施意见》《省管企业境外投资分类监管清单》《山东省省管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国有资产监督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强化监事会揭示问题整改,对省属企业监事会2016年度监督检查报告揭示的问题全面建立台账并限期整改。健全完善经营绩效综合评价、常态化审计和督导机制,省属企业首轮全面审计基本完成。省属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基本完成。加大对市县国资监管工作的指导监督力度,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工作加快推进,济南、日照、莱芜、枣庄等市基本完成,蓬莱、荣成等已完成县属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德州、莱芜、威海3市新成立了市国资委,泰安市所属的县(市、区)全部单设了国资监管机构,国资监管组织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三是创新国资监管方式。创新建立了对企业改革发展和党建工作的定期督导机制,去年开展了两次集中督导。规划建设省属企业采购服务平台,先期将省属企业审计、评估、咨询、保险等服务性采购纳入平台试点,逐步扩大至省属企业重大通用物资和工程项目。推进建设省属企业“国资云”平台,对企业重大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实施动态监控,打造“阳光国企”。
二、下步工作措施
针对您提出的意见建议,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吸纳借鉴。结合我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实际,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实施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一是加快“去降补”步伐。严格落实全省煤炭去产能工作任务要求,倒排工期,压实责任,确保按期完成列入规划的去产能任务。抓好最后一批“僵尸”企业处置工作,坚决啃下72户“僵尸”企业处置这块硬骨头。扎实做好济钢产能调整和山钢转型发展后续工作,高标准建设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确保尽快达产达效。推动省属企业完善成本管控体系,开展行业对标,实施精益成本管控。突出抓好风险防控工作,大力推动省属企业降杠杆,建立降杠杆目标管理体系,一企一策设定负债率预算目标,力争省属企业整体资产负债率今年再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紧紧摁住债务风险这头“灰犀牛”。开展省属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情况摸底调查,针对发现问题制定有效改进措施,切实提升国有资产运行质量。二是大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制定省属企业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指导意见,指导省属企业建设创新型企业。加快组建省级服务平台公司,完善省属企业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探索建立重点项目动态跟踪服务机制,推动一批优质项目加快落地。建设完善区域性多层次资本市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要素交易市场。三是全面推进战略合作。扎实推进我省国有企业与中央企业合作,组织开展项目推介及对接活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项目落地实施。推动与中科院开展战略合作,健全与中科院院属单位常态化对接交流机制,发挥好中科惠鲁科技专项基金的作用。加快推进中科科技园建设,推动一批项目入园,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支持具备条件企业发起设立创新投资基金,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更多保障。四是加大重组整合力度。加强年度投资计划管理,落实投资负面清单制度,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重要行业、优势领域和新兴产业。通过资产入股、股权划转、引入战投等方式,对省属企业同质化板块进行跨企业间战略重组,研究推进汽车、医养、旅游等板块整合重组,推动规模集聚,实现协同发展。五是积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出台我省培育发展世界一流企业工作规划。指导培育潜力的企业研究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推进实施战略转型。
(二)持续深化各项改革,充分激发国有企业动力活力。一是健全完善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指导省属企业完善各公司治理主体议事规则,明确决策事项,优化决策程序,进一步理清职责边界。加强省属企业监事队伍建设,强化监事学习培训、履职评价和激励约束。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的模式,细化职业经理人标准条件,加快推进高管人员向职业经理人的转变。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力争年底前将省属企业实质性管理层级压缩到三级以内。二是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制定省属企业混改工作指南,指导推进混改工作。制定完善资产证券化、引进战投、保护各类投资者权益等方面的制度,形成系统完善的混改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各类改革发展基金的杠杆效应和集聚效应,广泛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混改。坚持把整体上市、首发上市作为混改重要路径,大力培育上市资源,建立完善资产证券化考核机制,推动2—3户企业整体上市,推进齐鲁高速等6户企业在A股、H股上市,进一步提高资产证券化水平。三是深化业绩考核激励制度改革。深化企业分类考核,根据发展阶段和功能定位,“一企一策”制定个性化考核方案。制定优化省属企业经济增加值考核意见,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制定契约化高管人员薪酬管理指导意见,充分发挥考核激励导向作用。推动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为重点的中长期激励,推动符合条件企业建立实施企业年金制度。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扎实推进省属企业公务用车改革,规范省属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四是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和政府合理分担成本机制,加大工作调度、督查和协调推动力度,年底前基本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国有企业办公共服务机构分类处理等改革任务。
(三)加快推动职能转变,切实提高监管效能。一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以管资本为主进一步推进职能转变方案,坚持“立改废释”多措并举,全面完成规范性文件清理。强化主动服务企业意识,建立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制定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运行模式指引,指导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规范运行。制定《省管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夯实企业负责人法治建设责任。二是进一步改进监管方式。探索建设产权管理信息化工作平台、产权信息动态监管平台,继续开展省属企业经营绩效综合评价和改革发展、党建工作常态化督导。加强对市县国资监管工作的指导监督,推动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年底前全部纳入统一监管体系。加快建设省属国有企业“国资云”平台,逐步实现对企业重大决策和重要经营管理活动实行动态监控。加快建设省属国有企业部分大宗物资采购、工程建设、社会服务招投标信息平台,让关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三是持续强化国有资产监督。突出加强对境外资产监管,研究出台省属企业境外企业财务监督实施意见,组织开展省属企业境外投资监督检查及专项审计,维护境外国有资产安全。创新审计模式,整合各类审计资源,开展第二轮全面审计。发挥稽查办公室作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对国有资产重大损失事项及时开展调查处理。加快整合出资人、监事会和审计、纪检监察、党委巡视巡察等监督力量,建立协同联动的监督会商机制,形成监督合力。
也希望民建山东省委能够一如既往地为我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工作建言献策,多提宝贵意见建议。
特此答复。
山东省国资委
2018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