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12020312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 字体:
打印
时间:2020-04-13 18:45

对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12020312号提案

的答复意见

 

张作平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省乡村人才振兴的建议》收悉。您在建议中对我省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围绕破解乡村人才的瓶颈制约,从组织领导、教育培训、返乡创业、舆论宣传等方面对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为我们今后工作开展提供了思路。现结合职能,答复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着力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2018年8月,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出台了《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若干措施》,聚焦乡村人才的培育、引进、评价、激励、保障和服务,提出20条“高含金量”的措施。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重大战略,2019年4月,根据省委安排,我厅会同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农村厅,牵头成立了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专班,明确了专班工作规则和45项重点任务,持续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工作。

(一)聚焦创新乡土人才评价机制,充分激发人才动力。一是建立职业农民职称制度。研究制定了符合职业农民特点的职称标准条件和评审程序,职业农民参加职称评审不受学历、所学专业等限制,重点考察业绩贡献、经济社会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目前,东营市已完成首批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共有84人获评首批农艺师职称,其中24人直接获评中级职称。二是改革基层职称评审和岗位管理制度。全面下放基层高级职称评审权,印发出台《关于改革完善乡镇基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提高乡镇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对乡镇岗位实行总量管理、动态调整、统筹调控。实行乡镇专业技术人才直评直聘,乡镇专业技术人员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工作10年以上可以申报中级,20年以上可以申报副高级,30年以上可以申报正高级。三是建立乡土人才技能等级评价制度。对临沂、菏泽市乡土人才专项能力和职业农民职业技能需求情况进行了初步摸底,制定了黑陶制作等21个项目的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并经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备案后发布。

(二)聚焦创新乡土人才培育机制,做优人才存量。一是实施百万职业农民技能提升计划。出台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实施意见》,五年分级分类培训400万人次,给予培训补贴。二是实施百万乡土人才培育示范计划。将乡土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培训工程,通过远程教育、集中培训等多种教育培训方式,促进乡土人才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在2019年度高级研修项目选题征集中,将乡村振兴领域项目作为单独一类并予以倾斜,目前已完成乡村振兴领域高级研修项目18项。三是实施百万乡土人才定向培养计划。推进我省高职和技工院校规划建设涉农学科专业或开设特色工艺班次,采取委托培养、订单培养或者定向就业、专项奖学金等方式,开展乡土人才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全省重点技工院校每年培养不少于10万人次。

(三)聚焦创新乡村人才引进机制,做大人才增量。一是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出台《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实施方案》和《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每年遴选3000名在乡镇工作或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基层成长计划后备人才库,每个乡镇不少于2个岗位用于“三支一扶” 招募计划,源源不断地为基层注入年轻“血液”。在“青年优秀人才引进计划”中设立乡村人才专项,专门为乡村发展引进优秀高校毕业生,并配套相应的培养支持政策。二是加大基层引才支持力度。鼓励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定期服务乡村,服务期间视为基层经历,可作为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的依据。开展2019年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推荐和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推荐选拔工作,优先推荐长期扎根贫困地区或服务于贫困地区的优秀专家。对到乡村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或创新实践基地开展博士后研究的博士,放宽博士毕业学校条件限制,纳入“企业博士(后)集聚计划”予以资助。三是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鼓励和引导省级重点人才工程专家向基层一线流动,2018年以来,共组织开展12次国家和省级专家服务基层示范活动,邀请1200多位高端专家赴基层单位开展指导服务,解决技术难题1400多项,培训基层专业技术人才8000多人,柔性引进500余名高层次人次赴基层对接指导服务,落地项目50余个。

(四)聚焦创新乡村人才服务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环境。一是支持乡镇专业技术人员离岗或在职创业。乡镇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或在职领办或创办企业的,享受《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规定政策的同时,纳入一次性创业补贴支持范围。二是激励乡村人才干事创业。乡镇事业单位对聘用的高层次人才,可采用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年薪制等方式,所需经费在绩效工资总量内单列,相应增加单位当年绩效工资总量。乡镇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兼职方式,为农户、合作社等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所得收入不纳入本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印发《进一步加强县乡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待遇保障的通知》,进一步加大基层干部工资待遇保障和落实力度。三是完善乡村社会保险制度。引导、帮助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济组织和乡村企业规范劳动关系,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二、下步工作打算

近年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紧紧围绕乡村振兴重大工程,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牵头推进我省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诚如您在提案中所提到的:我省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乡村引才难度大、留才更难。下一步,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担当作为,深化改革创新,狠抓落实见效,坚持把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通盘谋划,将留住人才与发挥作用统筹考虑,坚持用活人才政策与盘活人才资源结合,放活人才管理与激发人才活力并重,着力突破制约乡村人才发展的难点,不断打通束缚创新创业创造的堵点,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人才振兴。

(一)聚焦“制度创新”,着力补齐人才制度供给短板。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在济宁市开展试点,鼓励吸引海内外山东籍企业家、创业者、专家学者等各类人才返乡创业。畅通各界人士报效乡梓的渠道,引导原籍企业家、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经济文化能人等群体以投资兴业、援建项目、助学助教、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多种方式,反哺故里、报效乡梓。推进乡村人才评价激励、乡村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创新,扩大职业农民职称试点范围。坚持为乡村人才放权松绑,提高乡镇事业单位中、高级岗位比例,优化乡镇事业单位人才招聘方式。完善基层绩效工资制度,允许基层事业单位自主决定收入分配。鼓励乡镇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取酬,支持离岗创新创业。

(二)聚焦“做强人才”,着力补齐乡村人才短板。用好刚性、柔性引才“两条路径”,持续推进百万职业农民技能提升计划,继续开展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就业创业服务专题调研。开展“百千万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投身乡村振兴。实施百万乡土人才定向培养计划,继续鼓励技工院校开设乡土技能特色工艺班,扩大涉农专业,培养涉农技能人才。制定齐鲁乡村传统技艺技能保护计划。指导设区的市编制民间技能人才职业目录,鼓励有关市每年培育40名左右具有当地传统特色的工艺传承技能大师。

(三)聚焦“优化环境”,着力补齐乡村留才用才短板。加大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宣传力度,编制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汇编,全面展示我省各地乡村人才振兴的创新经验和典型做法,激发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服务基层的热情。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和服务专员制度,着力用感情留人,织牢乡情乡愁纽带。开展“十强百优”、“十大返乡创业农民工”、“山东省乡镇优秀农业技术人员”选树活动,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乡村人才,给予物资和精神奖励,让乡村人才“名利双收”。深化“一次办好”改革,开展创业服务质效提升行动,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环境,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的社会氛围。

衷心感谢您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9年8月16日

责任编辑: 办公室
分享
上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