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海洋预报减灾体系建设的建议
【 字体:
打印
时间:2020-04-01 12:35

鲁海渔函〔2018〕127号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

关于对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12010383号提案的答复


致公党山东省委:

贵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海洋预报减灾体系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成立海洋预报减灾体系建设顾问委员会和专家组

山东省海洋预报台(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和省海洋预报减灾中心是我省海洋预报减灾体系的中坚力量,具有较为完善的观测体系、预报人才和专家队伍,近年来加强对海洋预报减灾基础性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抓好海洋灾害成灾规律、孕灾条件、灾害预警、风险评估、防御对策及应急处置等基础研究,推进海洋观测、海洋预报、海洋减灾、海洋气象、海域管理、海岛管理、海洋环保等业务领域的数据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今后我们将根据提案建议,大力推动海洋预报减灾领域业务单位、科研院所、行业间的合作,吸纳国家队在该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积极参与我省海洋预报减灾体系建设,在规划编制、课题研究、科技攻关等方面充分发挥国家队的优势,为我省的海洋预报减灾体系建设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提升我省海洋预报减灾体系建设的水平和档次。

二、关于海洋预报减灾体系运行制度建设

为促进我省海洋预报减灾体系建设,我厅编制印发了《山东省海洋预报减灾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海洋预报减灾体系建设、观测网建设、预警报产品服务能力建设、决策支撑等方面进行了规划和部署。编制完成了《山东省海洋观测网建设规划》,对全省海洋观测网建设的指导思想、区域布局、建设规模、观测设施、数据传输、维修维护等进行了明确。

目前我省已经研制开发了较为完善的海洋预报减灾系统,包括海洋减灾决策服务系统、移动客户端软件平台、数值预报产品服务平台、高分辨率数值预报系统、风暴潮漫堤预警系统、城市海洋环境预报系统、重点保障目标预报服务平台、海洋预报综合制作发布平台、传真短彩信发布系统、LED预警报发布系统等,部分市县已经实现了海洋预报可视化产品完发布,影视产品主要由省海洋预报减灾中心负责制作。

三、关于海洋预报减灾保障机制建设

立足我省海洋观测网处于建设阶段和观测业务处于起步阶段的实际情况,根据《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海洋观测资料管理办法》、《海洋站观测业务运行管理规定》和《山东省海洋预报减灾体系建设方案》,对省、市、县三级海洋预报减灾机构的职责任务,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县级机构的职责有负责辖区内观测设施维护和管理。目前青岛、东营、烟台、威海、潍坊、滨州六市预报减灾机构组建完毕并投入运转。

目前我省尚未开展中长期的的海洋灾害预测预警预报,根据建议,我们将会同预报台、减灾中心研究中长期海洋灾害预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视情开展,3--7天预报目前已经开展。

四、关于建设全覆盖山东省的业务化观测和监测平台

我省完成全省沿海16处岸基海洋观测站(点)、6套海洋综合观测浮标、1套海洋波浪浮标和12套志愿船观测系统的建设。根据《山东省海洋观测网建设规划》,到2020年,我们将初步建成以岸基海洋观测站(点)、浮标和雷达为主,志愿船、无人机、观测平台和应急观测系统为辅,立体、实时、覆盖面广的业务化观测网和观测动态监控平台。针对海洋防灾减灾和应对海洋突发事件的实际需求,重点加强应急观测系统的建设工作,配备无人机、应急观测车、观测船和现代化水下自航移动设备等,搭载视频传输、自动气象设备、雷达、水位仪和抛弃式浮标等,形成航空、沿岸、海面、水下等多手段立体化应急机动观测系统,弥补固定观测站点的观测空白区,。规划在省海洋预报减灾中心配置应急观测车1辆,搭载自动气象站、X波段测波雷达和便携式水位仪;无人机观测系统2套、工作船(艇)1 艘、无人艇1艘,主要搭载水文、生态、气象和水动力等要素观测传感器,开展常态化定期观测和应急观测;增加志愿观测船,根据实际需要安装海洋和气象自动观测设备和通信设备,开展海上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要素观测,在我省近岸海域公务用船、养殖工船等规划安装20套志愿船舶观测系统。

我厅目前正在开展观测资源整合工作,按照工作方案,我们将整合省海洋预报减灾中心、省海洋预报台、省气象局、省资环院、省资管中心、省内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相关海洋观测资源和观测数据。通过对数据传输网、数据库及应用系统的全面整合,建成数据通信互联互通、观测信息共享开放、应用平台协同高效的综合观测体系,观测信息汇集、处理和共享开放水平全面提升,信息应用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以创新驱动观测资源整合业务的发展,按照边建设、边应用的模式,制订切实有效的共享工作机制;建设全省海洋观测信息数据传输网,实现各相关单位间的互联互通和标准化管理;建成基于海洋观测大数据的综合数据库,实现海洋观测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集中管理;建成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接口标准、统一访问门户的海洋观测信息管理应用平台,打造智能、创新、协同的综合管理决策平台。

五、关于海洋预报减灾体系数值预报平台建设

在数据值预报平台建设方面,按照不同需求,修订现有平台系统结构组成,有针对性的进行安装部署,现已在省海洋预报减灾中心安装运行。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省海洋与渔业厅政务网、微信等多种方式,宣传网站和手机平台,扩大了用户范围;调整海洋预报数据库,增加手机平台发布内容,开展不同操作系统手机平台的试研发工作。省海洋预警综合信息网已申请获得独立英文域名,在互联网可以直接查询访问;山东海洋预报手机平台已与“海洋通”办公平台实现融合,并定期向“爱青岛”等公众手机应用发送海洋预警报信息。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数据处理和接收能力。完善省、市两级海洋、气象数据接收处理平台,完善和优化高分辨率海洋数值预报系统,新建气象、潮汐潮流、海流、风暴潮、海冰等一批精细化数值预报模型,拓展城市预报、浴场、渔区、重点保障目标及航线保障等预报对象。

六、关于海洋预报减灾体系评估平台建设

预报减灾体系系统评估平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将根据建议,结合我省预报减灾体系建设建设情况,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评估,尽快建立已有预报减灾体系的业务化评估平台和已有系统的互检平台,建立健全我省的海洋预报减灾体系考核评估机制,有效提升体系的保障能力。

七、关于海洋预报减灾体系保障发布平台建设

坚持面向社会公众和渔民群众,贴近需求提高服务质量,省海洋预报台加强常规海洋环境预报和海洋灾害警报的制作和发布。通过传真、邮件、电视、微信、微博、手机APP等多种方式及时向山东省各级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涉海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等发布预警信息。每天开展山东省各大渔场海洋环境预警信息的制作。针对日照中心渔港、威海中心渔港、石岛渔港、蓬莱渔港和羊口中心渔港发布逐小时渔港潮位、海浪、风场预报。为拓展预警信息发布渠道,与省气象局开展战略合作,签署了《山东省海洋气象战略合作协议》,石岛海洋气象广播电台正式播报我省风暴潮、海浪、海啸和海冰灾害警报。石岛海洋气象广播电台语音广播覆盖半径2500km,预警信息发送覆盖半径1500km;同时将我省海洋灾害预警报信息纳入山东省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系统。有效增加了我省海洋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渠道,扩大了预警信息的覆盖范围,为我省海洋渔业生产和海洋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保障。

感谢贵委对我省海洋预报减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继续关注和支持我省海洋与渔业经济的发展。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

2018年4月12日

(联系处室:应急与安全管理处,联系电话:0531--82976770)

(此件主动公开)

责任编辑: 海洋局办公室
分享
上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