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海渔函〔2018〕141号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
关于对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12010338号提案的答复
民盟山东省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建立海洋农业全产业链控制体系提升水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水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情况
山东是渔业大省,近年来,全省各级渔业部门按照省政府、农业农村部食品安全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四个最严”工作要求,扎实推进质量兴渔战略,全面深化源头治理整顿,稳步推进监测和执法工作,强化源头标准化生产,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着力强化质量追溯、社会共治长效机制构建,全省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保持稳定,省级水产品监督抽检合格率达到98.7%,连续多年保持高位运行态势,守住了不发生重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底线。
二、2017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2017年,是十九大胜利召开的一年,也是承前启后取得重要收获的一年,我厅从“产出来”与“管出来”两方面,着力强化措施落实,在五个方面取得了新成效:
一是“双责”落实机制更加完善。《山东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已进入立法最后收尾阶段,力争从法律层面保障双责落实;水产品质量安全考核层层纳入各级政府年度考核,并首次被列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延伸绩效管理考核,基本建立了从国务院到省、市、县各级政府,农业部到省、市、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质量安全考核工作机制;将自控制度、三项记录、规范生产实施等列为年度巡查和服务重要内容,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机制更加完善。
二是源头治理整顿取得新进展。围绕“三鱼两药”等重点区域和项目扎实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全面抓好隐患排查整顿。全年出动执法人员11000余人次,检查水产品生产经营企业7500余家次,阳性样品移送处置率100%,有力打击了养殖生产者违法添加禁用药物行为。持续一年半的山东省畜禽水产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兽药残留超标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显著,获得国务院畜禽水产品督导组的好评。进一步加强重点时段水产品质量监管力度,下发国庆节、中秋节及党的十九大期间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通知,从强化组织领导、加强问题隐患排查、强化应急值守、强化应急培训等方面,多措并举,有效维护了我省重点时段水产品质量安全稳定。
三是应急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完成4160个省级水产品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任务,抽检样品数量和合格率均总体保持稳中有升态势;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执法工作的通知,全面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行政执法和行刑衔接工作,阳性样品均做到第一时间移交处置。对28个贝类主产区继续开展卫生监测和生产区域划型工作,年划型面积141146公顷;对2013年制定的《山东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重新修订并印发实施,增加了应对重点产品贝类、河鲀等食用中毒相关应急内容,应急预警机制更加完善。
四是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建设稳步推进。加快深远海海牧场建设,积极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有效拓展养殖发展新空间,2017年我省新创建省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69个,省级以上健康养殖示范场面积达15万公顷。狠抓标准制修定,完成237项渔业地方标准清理评估;完成海洋牧场标准建设规范、休闲海钓钓场建设技术规范等25项产业发展急需的地方标准制定工作;狠抓“三品一标”认定,累计认证产品1444个,认定产地711个,累计申报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48个,无公害产品认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数量继续位居全国首位。大力实施渔业品牌战略,18个品牌入选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和企业产品品牌。
五是社会共治长效机制更加健全。成功举办了2017水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暨主题日活动,开展水产品质量知识培训,完成年度40学时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培训任务。加强对水产品质量安全承检机构监管,建立承检机构飞行检查和督查制度,开展水产品质量检测执法培训,有效提升了全省检测机构质量内控和检测技术能力。积极开展水产品质量追溯试点,首次提出“政府购买第三方数据服务”新模式,全面推动省级水产品质量追溯技术服务节点建设,省级水产品质量追溯试点进入新阶段。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省水产品质量总体情况是良好的,但正如贵委在提案中提到的,我省水产品质量安全仍面临一些比较突出的隐患,即包括标准不完善,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不够强,新型替代药物科技攻关、成果推广等科技支撑还未完全到位,监管执法体系与资金投入不能满足监管形势需要;环境污染与投入品成为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瓶颈;产品准出、市场准入、诚信体系、质量追溯等长效机制不完善;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建立等。全面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促进我省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我们将结合贵委的建议,突出抓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科技支撑研究。牢固树立质量就是效益、质量就是竞争力的理念,加大质量兴渔技术创新力度,深化渔业良种科技攻关,加快优质品种更新换代。推进禁限渔用药替代计划,加大研发创新力度,规范限量使用饲料添加剂。结合2018年度全省海洋与渔业软科学研究课题,组织相关科研院所力争将《海水贝类提质增值全产业链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中央厨房+水产品食材供应链建设路径初探》纳入重点支持项目,为全产业链质量安全提升提供技术理论支撑。
二是进一步完善涵盖水产品全过程质量标准体系。坚持市场和问题导向,围绕“海上粮仓”建设重点领域,加强渔业标准基础研究,提高标准制修订质量,继续优化我省渔业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宣贯培训和实施应用,使标准落地。探索建立标准实施效果的监督评估工作机制,推进渔业标准管理和服务云平台建设,确保标准实施质量和效果。开展水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示范试点。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MSC、ASC等国际标准认证。
三是加大全程水产品质量追溯推进力度。按照“机器换人”、“机器顶人”工作理念,进一步完善省级追溯平台功能并做好试点应用,积极推进省级水产品质量追溯技术服务节点建设,完善“政府购买数据服务”工作机制,与国家农产品质量追溯等平台做好对接工作,推动水产品质量追溯工作取得实效。
四是积极构建海洋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积极搭建渔业界与物流界之间沟通协作平台,鼓励渔业生产企业积极参与星级冷链物流企业资质认证,加强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合作;积极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及行业协会的协调配合,为冷链物流产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选择一批产业发展急需、市场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示范作用大、规划前景好且前期基础较好的领域,围绕共性问题,努力突破制约产业升级的瓶颈,争取尽快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上下游衔接、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五是大力开展示范应用与产地净化行动。实行模式引领发展方式,积极推行立体生态循环养殖,实行模式引领发展方式,重点推进离岸、近岸、陆基、内陆生态模式发展。深入开展水产健康养殖创建活动,不断扩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规模。深入开展水产品产地净化行动,全面清理近岸海域城市核心区附近筏式和开放型湖泊、饮用水源地网围网箱养殖,开展传统投饵性网围网箱养殖区底质整治修复试点,省级以上海洋牧场海上生态卫生间配备率和海洋牧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全面整治渔业水域养殖污染,为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提供良好环境支撑。
六是加大质量宣传与培训力度。组织举办形式多样的监管培训班,加大水产品质量和品牌打造相关政策、法规、标准、技术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监管人员、从业人员、社会公众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积极开展法律法规与标准宣传贯彻,提高社会各界对水产品质量提升活动的认知程度,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水产品质量提升的良好氛围。
感谢贵委对我省海洋与渔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继续关注和支持我省海洋与渔业事业的发展。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
2018年4月17日
(联系处室:市场质监处,联系电话:0531-86993664)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