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依托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 打造国家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平台的建议
【 字体:
打印
时间:2020-04-01 12:20

鲁海渔函〔2018〕200号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

关于对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12010107号提案的答复


民盟山东省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依托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 打造国家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平台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加快深远海开发利用,是拓展海洋发展空间,建设海洋强省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海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省依托国家深海基地、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等科研机构以及中集来福士、武船重工等大型企业,积极承担国家深远海调查研究课题,加快深远海开发力度,深远海养殖、油气开发及深远海资源环境调查等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海洋强省乃至海洋强国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打造全国深远海科技研发中心

成功引入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落户青岛,以海洋国家实验室为依托,建立了国家级深远海科学考察船共享平台。联合实施了“万米深海行动计划”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了“透明海洋计划”南海-西太平洋潜标观测网,研制出全球高分辨率浪-潮-流耦合模式,自主研发的“深海多点视频监测与化学探测长期观测系统”创造了在海底连续工作375天的记录,成为国内首套连续工作超过1年的深海定点观测系统。“海燕-4000”级水下滑翔机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最大下潜深度8213米的世界纪录。深海资源探测技术手段获得突破,发现印度洋大面积富稀土沉积区。在我国南海海域首次发现裸露“可燃冰”。随着越来越多的深海科技平台和科研团队落户山东,山东正逐渐成为全国深远海科技研发中心。

(二)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

我省海域面积辽阔,在近海养殖空间日趋紧张和环保高标准要求下,开展深远海养殖成为方向,特别是武船重工为挪威建造大型网箱的成功经验,为我省探索深远海养殖装备建设开阔了眼界。烟台中集来福士建造的我国首批多功能海洋牧场平台投入使用,作业水深可达30米,成为离岸海洋牧场建设的现代化支点和“海上空间站”,为海洋牧场建设向深远海推进奠定了基础。目前,深远海养殖空间开发得到沿海各级主管部门、科研院所、水产企业的高度关注。政产学研对接协作有力地助推了渔业“第六次浪潮”。我厅与武船重工签订了深海渔业装备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推进深海渔业装备化建设。长岛弘祥大型智能网箱开工建设,万泽丰“深蓝1号”建成下水,已驶向黄海深处,正式投产。实现了我国大型离岸智能养殖装备零的突破。明波周长400米远海大型钢制管桩围网立体生态养殖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国内首艘养殖工船在日照建成启航,在世界上首创温带海域冷水鱼类规模化养殖模式,催生了远海养殖产业带。在渔业油价补贴政策的支持下,烟台、威海、日照等地的深水网箱发展需求旺盛,全省新增加深水网箱养殖426个,垂钓型、立体养殖型、陆海接力型模式多样。深远海养殖将已经成为山东海洋渔业新的发展方向。

(三)加快远洋渔业海外区域化布局

我省历来重视发展远洋渔业,将远洋渔业作为发展外向型经济,融入一带一路和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通过大力开展远洋渔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先后更新改造远洋渔船300余艘,全省各类远洋远洋渔船总数达到519艘。拥有全国最大的秋刀鱼船队(我省28艘,全国60艘),全国唯一的公海拖网船队(34艘)。作业海域已遍布全球三大洋公海和毛利求斯、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等20余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初步形成了北太、印度洋、西非等7个主要作业区。在国内,建设了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全国共2处)和10处省级远洋渔业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基地,在海外规划建设了斐济、加纳和乌拉圭三处海外综合性补给基地。推动远洋渔业综合保障和规模效益的增长。2017年,实现产量43.9万吨,产值53亿元。

(四)大力发展深远海油气资源开发装备。

自2015年国务院发布最新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明确提出形成储近用远的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格局以来,我省依托中集、杰瑞等大型海工装备企业,通过重点项目带动,大力发展深远海油气资源开发装备。在十二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工作中,安排资金2.3亿元,围绕海洋观测监测和海洋工程装备,实施了46个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成功开发出一系列在国内外具有优势的深远海油气资源探测和开发装备。“海洋激光雷达探测系统”采用多通道高端多信号复合捕捉技术、光电探测器与光纤技术等国际先进技术,可直接用于观测海浪特征、海上雾气及探寻鱼群,适用于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和预警。200m水深水下湿法半自动焊接电源、SF-25海洋石油勘探水听器等系列产品填补我国该领域技术空白。中集来福士集成多项高端技术建造的蓝鲸1号实现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是目前全球作业水深、钻井深度最深的半潜式钻井平台,适用于全球深海作业。

正如您建议中提到的,充分利用和发挥我省海洋科技、产业、人才的资源优势,推进深远海重大科技创新,打造国家深远海开发基地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山东海洋强省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在刚发布的《山东省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中有明确的表述。我省在深远海科技创新和开发上也还存在科技研发力量不足,成果转化不高,产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步,我省将继续以新旧动能转换为统领,加快深远海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大力培育深远海养殖业。

我省离岸深远海养殖已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渔业油价补贴资金将扶持我省建造几百个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深远海养殖品种养殖技术亟待开发。需组织成立由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组成的相对紧密的协同创新团队,积极推进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适养品种的联合繁育推广。继续高标准建设升级版海洋牧场,支持牧场平台,深远海养殖装备及配套设施建设。

(二)要继续优化提升远洋渔业

引导支持经济实力、管理能力强的远洋渔业企业通过收购、并购等多种形式,整合分散力量,提高远洋渔业企业组织化程度,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在马来西亚、毛里求斯和塞内加尔再布局1-2处境外基地。完善鱿鱼、金枪鱼、秋刀鱼等大宗捕捞品种冷藏、加工和物流设施,引进先进实用加工设备和工艺技术。加快开工建造4艘南极磷虾捕捞船,填补省内空白,形成全国规模最大。

(三)做好科技创新顶层设计

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衔接融合,突出深水、绿色、安全,重点在海洋生物和油气资源开发、深海运载作业、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能综合利用等领域,每年启动实施一批高端海洋工程装备、深远海养殖、极地渔业科技创新工程。在立足近海、面向深海的理念下,大力实施“透明海洋”工程,以“互联网+”,全面参与“智慧海洋”工程建设。以海洋大数据平台为支撑,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海洋环境、装备和活动深度结合,逐步实现海洋信息透彻感知、通信泛在随行、超算互联互通、数据充分共享、应用服务智能,提高海洋事务决策的科学化、智慧化水平。

(四)做好深远海开发产业的集聚集群发展

加快建立龙头企业牵头、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深海油气开发和深远海资源利用的协同创新体系。以产业示范基地和产业特色园区为载体,建好国家和省级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培育青岛综合性海洋装备制造基地,烟台海工装备名城,威海海洋装备制造基地,潍坊、济南海洋动力装备基地,东营、滨州石油装备产业基地,日照、威海海洋渔业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威海海洋休闲装备制造基地,临沂临港海洋装备产业基地,日照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青岛检验检测产业创新中心,山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创新中心等。

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和省支持的重大机遇期,以优势资源和技术为依托,加快深远海经略和开发,做到早谋划、早启动、早开发,形成全国深远海开发的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发展基地,为海洋强省建设提供新动能。

感谢贵委对我省海洋与渔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继续关注和支持我省海洋与渔业事业的发展。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

2018年5月18日

(联系处室:科技与对外合作处,联系电话:0531-82975067)

(此件公开发布)

责任编辑: 海洋局办公室
分享
上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