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宣传部:
杨旭博委员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就涉及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问题答复如下,供参考。
一、我省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文化和旅游厅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科学谋划,认真部署,全力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使更多资源向农村和农民倾斜,让乡村群众享受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
一是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程为基础,夯实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持续加强投入保障、政策保障和机制保障,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发挥好综合服务作用,避免重复建设,杜绝铺张浪费,全力推进乡、村两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积极落实奖补政策,省级财政共投入扶持资金3.6亿元,2015-2019年继续四年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村级文化设施建设予以扶持,带动市县财政资金投入32亿元。2018、2019两年投入1200万元,为58个省财政困难县(沂蒙革命老区县)文化馆全部配齐流动文化服务车。截至目前,全省1826个乡镇(街道)建成综合文化站1819个,建成率99.6%,69000多个行政村(社区)基本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二是以实施文化产品向基层延伸工程为抓手,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增加重大文化惠民项目服务“三农”内容,积极发展流动文化服务,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延伸。2017-2020年连续四年组织开展全省冬春文化惠民季活动(目前受疫情影响暂时中断),引导县级以上(含县级)文化部门精心打造文化品牌活动,丰富基层特别是乡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其中,2018-2019冬春文化惠民季,全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53000余场次,参演人数达461.1万人次,惠及群众1696万人次。实施“一村一年一场戏”工程,制定《购买省直演艺单位公益演出服务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农村“一村一年一场戏”免费送戏工作的意见》,推动全省公益演出更加规范,2019年全省共完成“戏曲进乡村”演出9万余场,取得良好效果。
三是以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效能提升工程为重点,切实提高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利用效率。从2018年开始,全省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将服务效能提升作为重要内容,重点围绕提升设施利用率、社会参与率、群众满意率,推进设施标准化、资源共享化、服务网络化、运行一体化、参与便捷化,实现由设施建设为主向效能建设为主的转变。突出服务效能发挥,切实提升效能,服务基层百姓。把基层文化设施服务效能摆上更加突出位置,在评估考核中加大服务效能占比,强化“管好用好”的正确导向。加快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现优势公共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流动,切实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效能。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夯实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不断加大乡村文化建设、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继续完善镇、村两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在实现基本覆盖目标的基础上,重点突出服务效能的发挥,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网络。结合文化和旅游部将在全国开展的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对全省各级文化馆开展全面调研评估,以评促建、查漏补缺,提高全省各级文化馆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是积极推进全省乡村题材文艺创作,每年推出乡村题材、扶贫题材大型剧目20部以上、小型文艺作品50部以上;策划举办全省乡村题材(扶贫题材)文艺作品展演大型剧目展演和小型文艺作品评比展演,结合举办作品研讨、基层人才培训等。
三是繁荣群众创作,丰富文化生活。引导县级以上(含县级)文化部门精心打造文化品牌活动,充分发挥 “群星奖”在群众文艺创作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方面的导向性、带动性作用,积极鼓励新创作群众文艺优秀作品开展进乡村演出活动,丰富基层特别是乡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四是继续推进全省农村“一村一年一场戏”免费送戏工程。在国有专业院团演出的同时,努力扩大参与主体范围,丰富公益服务实现形式和演出样式,将符合条件的民营剧团、庄户剧团、戏曲班社纳入政府购买演出服务范围,根据演出质量确定补贴数额,积极鼓励社会文艺团体参与文化下乡演出,确保每年各类送戏下乡演出不少于6万场次。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0年3月19日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武晓明 81697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