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12030704号提案的答复
【 字体:
打印
时间:2020-11-05 10:02

杜小荃委员:

收到您《关于打开山东黄河文化资源宝藏,提升新时代文 化成果转化率的建议》后,省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对有关意见进行了认真研究。今年以来,我们认真吸收您的意见建议,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按照省委、省 政府提出的“地处黄河下游,工作力争上游”目标,全力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各项任务,努力在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山东担当、贡献山东力量。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强化资源调查和基础研究。山东地处黄河下游,黄河孕育出璀璨夺目的齐鲁文化。为认真梳理黄河流域重点文旅资源,摸清资源分布情况,省委组织25个专题组赴山东沿黄县开展了专项调研。省文旅厅组织开展黄河文化文物资源全面调 查,并组织黄河文化规划专班到沿黄相关市、县(市区)实地 调研,基本摸清了资源状况。山东沿黄地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4 处,“人类非遗代表名录” 3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座,省级 历史文化名城6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0处、省级1087 处,均占全省总数的60%以上。国家级非遗名录86项、省级449 项,国家级传承人49名、省级231名,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省级3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1处、省级3处。 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82处,林地面积超过150万公顷。有A级景区622处,占全省总数50%,其中5A级景区4处,4A级景区 105处,旅游度假区13处、工农业旅游示范点832处;拥有旅 行社248家、旅游酒店87家;博物馆45个、公共图书馆27个、 文化馆24个、美术馆13个。同时,强化规划编制学术研究, 形成《推动我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几点建议》《关于我 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并报省委、省政府,省委书记刘家义同志作出批示。积极开展山东省黄河文化遗产廊道建设研究,提出八大工程项目及相应功能定位、区 域范围、建设内容和主要举措。

(二)加快推进专项规划编制。结合山东在黄河流域中的区位特点、资源禀赋、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和前景,突出规划引领,高点谋划定位布局,努力展现山东特色、体现山东担当。 一是突出黄河、泰山、孔子三大标识同一空间融合汇聚的巨大 文化价值,推动打造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中华文明保护传承示范区。二是突出黄河三角洲河海交汇、野生鸟类、新生湿地等旅游资源优势,建设国际知名生态旅游目的地。三是突出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带动作用,以推动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契机,打造黄河流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四是突出尼山论坛、儒学大会和稷下学官等世界文明交流的高端平台优 势,打造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五是突出黄河下游地区沿海 区位优势,强化对整个黄河流域开放发展的带动作用,汇聚开放合作新优势,打造黄河文化出海大通道。坚持统筹文化保护 传承弘扬与精品旅游产业发展,坚持轴带贯通、区域联动,提出构建“一轴两带贯通、九大组团协同”的战略布局。“一轴” 为黄河干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轴,贯穿“黄海入海”“黄河入 城”“黄河古风”“黄河入鲁”四大片区;“两带”,即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带,贯穿“邹鲁” “泰汶” “青齐”三 大传统文化高地;黄河故道生态文化协同发展带,贯穿“九河故道” “微山湖”两大生态文化发展集群。同时,根据文旅部、 省委省政府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 特别是对照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专项规划和省实施规划,不断深化完善山东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加强与“十四五”、文旅融合、齐长城、大运河等 重大规划衔接,提高规划编制科学化水平。

(三)推进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建立重点工作任务台账, 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到各处室、沿黄各市。一是加强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保护。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体系,先后出台《关 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山东省革命文物保护 利用工程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条例》即将颁布实施。树立系统 保护理念,加快实施鲁国故城、大汶口文化遗址、城子崖遗址 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推进曲阜三孔、泰山建筑群、济南 明府城、定陶汉墓等重大文物保护工程,有序组织曲阜优秀传 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启动石窟寺及时刻调查研究工作。策划实施2020年黄河非遗保护行动计划。二是着力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作为全国沿黄九省 (区)舞台艺术展演的首场演出活动,大型交响音乐会《黄河 入海》用文艺的形式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新时代山东故事, 打造史诗性文艺精品。《沂蒙山》《乳娘》《大河开凌》《一 船星光梦》《游百川》《跑旱船》等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 制作精良的优秀剧目屡获大奖,以推进黄河滩区迁建、实现群众 “安居梦”为主题的吕剧《一号村台》正加紧创作。组织开展了山东省黄河文化主题美术创作。组织开展黄河历史文化遗产进课堂、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活动,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 活动内容。三是强化黄河历史文化遗产转化利用。编制《山东 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总体规划》,东营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成功晋升为国家5A级景区。精心策划黄河文化博物馆。积极推进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遗,开展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建筑保护和活化利用,打造省会城市群携河发展样板。城 将黄河流域文旅项目作为政策支持重点,先后对艾李湖生态湿 地旅游项目、齐河博物馆群、滨州魏集古村落风景区等9个项目予以贴息支持。同时,积极推荐济南明水古城项目等9个黄 河流域文旅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盘子,将东营黄河入海海洋牧 场农旅等10个项目纳入重点项目库。四是加强合作交流。指导省内沿黄9市成立山东黄河流域城市文化旅游联盟,签署联盟合作协议,建立联席会议工作机制,打造区域黄河文化旅游发展共同体。加强与黄河流域省份交流合作,将“黄河非遗大展” 列入第六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全面展示黄河流域非遗保护传承成果,讲述黄河故事,展现黄河精神。第八届山东文博会首次 设立沿黄特色文化产业联展和沿黄文旅产业峰会,推进沿黄省份协同发展。济南市发起成立了 “黄河流域振兴传统工艺城市 共同体”。

(四)扎实做好重点项目策划储备。站位全局、着眼长远, 着力提高项目谋划能力、策划水平,把重大项目作为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关键支撑,入库项目近200项。重点突出 四个方面:一是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利用类工程,包括黄河水工 设施、黄河増堆、国家遗址公园、黄河非遗保护区等重点项目。 二是黄河文化产业类项目,包括齐河博物馆群、鄆城水浒好汉 城、尼山圣地鲁源小镇等重点项目。三是黄河旅游带建设项目, 包括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明水古城国际泉水旅游度假区、 黄河百里风情带、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区、牡丹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区等重点项目。四是文明交流互鉴项目,包括尼山论坛、稷 下学宫、《黄河入海流》大型演出、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等项 目。结合文旅部相关规划编制安排和工作要求,认真研究谋划 黄河国家旅游风景道、东营黄河入海口旅游目的地、水浒故地 旅游目的地、荷泽国家花艺博览会、齐河黄河文化生态城等30 项重点工程,以及贝尔格莱德黄河文化主题活动等一批重点活 动,积极做好对接沟通和重大项目上报工作,争取将山东沿黄重点县、重要节点、重点项目纳入国家规划。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认真听取您的意见建议,按照省委、 省政府工作部署,加强研究、创新举措,不断强化“坚持保护 优先、守护黄河文脉” “注重价值阐发,讲好黄河故事” “突 出创造创新、推动融合发展”工作理念,着力抓好“五项重点 任务”。一是加大黄河文化挖掘力度,深化资源普查,打造黄 河文化研究高地,丰富黄河文化时代内涵。二是强化黄河文化 遗产系统保护,实施文物保护展示利用工程和非遗传承发展工 程,加强大遗址片区保护,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和国家考古遗 址公园建设。三是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建设黄河文化主题公园,创作黄河文化艺术作品,建设黄河文化活态体验基地。 加强黄河流域省际合作,共创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四是打造黄 河文化旅游带,建设黄河历史文化体验游长廊,发展黄河生态 养生休闲游,策划红色精品旅游线,提升旅游基础设施、配套 设施及服务能力。五是扩大对外文化旅游合作交流,拓展尼山 世界文明论坛、稷下学宫、泰山国际文化论坛等对话平台内涵, 打造黄河文化国际体验示范区。

恳请您继续关心支持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为建设文化旅游强省多多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和力量。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0年11月5日

(联系单位:政策法规处,电话:0531—816^7621 )


责任编辑: 政策法规处
分享
上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