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提函〔2019〕183号
李士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政产学研合作的建议》收悉,我厅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政策引导,优化合作环境。2017年,我厅印发了《学科性公司工作指引(试行)》和《科技成果转化对口合作工作指引(试行)》。联合省科技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山东省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2019年,出版了《科研政策文件解读》,系统梳理了2015年以来的94个与科研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相关权威解读,并分享了山东部分高校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加强与山东教育电视台、“山东教育发布”微信公众号等新闻媒体的合作,总结提炼、宣传推介我省高校科研工作典型经验。
二、整合资源优势,促进协同创新。精准对接“十强”产业,我厅在全省高校新认定了32个对接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截至目前,共有“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114个,获教育部立项建设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今年,向教育部推荐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4个。在全省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遴选建设了169个重点实验室、53个工程技术研发中心、76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平台(包含64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12个新型智库)。联合省科技厅进行了大学科技园考察认定工作,截至目前,共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5家,省级大学科技园10家。教育部认定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3个。将高校科教智力资源与市场优势创新资源紧密结合,培育以高校为主体,企业、科研单位和地方政府共同参与的开放、协同、共享的创新创业基地,激发高校师生、科研人员、企业家创新创业潜能,进一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企业孵化培育。
三、加强创新教育,培育创业人才。指导本科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纳入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全面推进高职院校教学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行业技术规范的有效对接,在省级层面开发建设了200个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30个公共基础课程标准、147个中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指导高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社团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竞赛类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举办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全省140多所高校基本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和孵化平台全覆盖,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基地2008个。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搭建好校企合作平台,进一步为科研人员松绑,激发高校师生、科研人员、企业家创新创业潜能,补齐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加快推动我省新旧动能转换再上新台阶。
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建言献策,推动全省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2019年8月30日
(联系处室:山东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处
联系电话:0531-81916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