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12020462号提案《关于从产业振兴入手 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建议》的答复
【 字体:
打印
时间:2019-08-14 00:00

您提出的《关于从产业振兴入手 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现根据我厅职能答复如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山东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去年,省委、省政府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制定了实施乡村振兴“1+1+5+N”政策规划体系,专门制定印发了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工作方案。一年多来,全省上下围绕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积极开展工作。

一、乡村产业振兴方面工作开展情况

(一)成立乡村产业振兴工作专班。组建由常务副省长、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的乡村产业振兴工作专班,牵头负责推动产业振兴重点任务的落实。专班充分发挥协调引领作用,参与制定产业振兴专项工作方案,分类梳理出42项乡村产业振兴重点任务,并对各项任务进一步明确阶段工作目标、细化任务措施、夯实部门责任;定期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按照“月调度、季汇报”要求,积极协调各方,及时梳理总结进展情况,采取务实举措,发现并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堵点;组织制定市级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办法;指导市县加快规划编制,健全完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体系,全省16个设区市和87个涉农县已经印发实施乡村振兴规划或行动方案。

(二)推进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今年整合资金1.65亿元,在34个粮食主产县(市、区)实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在8个项目县开展玉米与花生间作生态复合种植试点和花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创建面积达到30万亩。基本完成56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5020万亩,完成粮改饲项目收储面积170.19万亩。今年上半年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82.39万亩。二是注重抓好粮食生产。2018年,粮食总产达到1064亿斤,连续5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面对今夏全省大范围干旱极端天气,由厅级领导带队,组建了8个专家服务团,赴各市指导抗旱保苗工作。今年,我省夏粮实现丰收,总产510.66亿斤,比上年增加16.21亿斤,增3.3%。三是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成立农业专家顾问团,建成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27个,基本实现对主要农林产品的技术服务全覆盖,组织实施两轮现代高效农业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评审,确定242个入库。目前,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98%,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三)发展农业“新六产”,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印发出台了《山东省农业“新六产”发展规划》,把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入农业,实现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贯通。以园区建设为重点,搭建载体平台。把各类园区建设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突破口,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创建工作,推动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创业园区“三园同建”,引导各地从产品竞争向产业链条竞争转变,加快多要素重组、多业态融合、多产业升级,形成立体式、复合型发展模式,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竞争能力。已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7个、省级23个;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12个、省级7个。以互联网+为重点,发展智慧农业。推动出台《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全省智慧农业发展的意见》,引导各地立足本地产业优势,探索本土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鼓励经营主体开展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应用创新,发展智慧农业。目前,全省共有以山东品牌农产品综合服务平台、农丰网、侬伯品、地主网等为代表的本土知名农产品网络零售平台30多家。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3294亿元,同比增长26.5%;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221亿元。以乡村旅游为重点,促进农民增收。通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创建工作,引导各地挖掘地方特色农产品、传统农耕文化,引入创意元素,发展参与式、体验式、娱乐式创意农业、田园综合体;鼓励各地依托优势景观资源和乡村文化底蕴,发展吃住游购一体化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2018年,共认定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9个、示范点21个;全省乡村旅游消费2955亿元,增长15.9%。以品牌塑造为重点,实现品牌强农。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推出“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省级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全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达到47个、企业产品品牌400个,“三品一标”有效用标总数8214个。同时,高质量推进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强化农业对外交流合作。2018年,全省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2134.1亿元,其中出口1150.3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农产品出口规模超千亿元的省份。

(四)聚焦要素保障,促进产业项目落实落地。一是加快重点农业产业项目签约落地。2018年9月,我省召开儒商大会,省农业农村厅承办现代高效农业发展高峰论坛,现场签约12个重点项目,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20.3亿元。二是引导金融资本加大投入。建立乡村振兴项目库,首批入库项目达到223个。截至目前,省农发行已审批项目62个、放贷262亿元。通过执行货币信贷激励政策、推进政银保担业务合作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源向乡村振兴倾斜,持续放大其助推作用,累计释放资金1207亿元。三是主动服务工商资本下乡。组织召开工商资本助推乡村振兴工作座谈会,邀请新希望、江苏绿港、鲁商等多家企业负责同志参加座谈,围绕工商资本投资山东、助力乡村振兴项目需求,及时跟进对接和协调解决项目落地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四是加强乡村振兴用地保障。加强用地指标保障,推进农村闲散土地盘活利用。今年上半年,完成84个入库耕地占补平衡项目,面积6.33万亩。

(五)抢抓改革机遇,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一是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工作,印发《山东省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证书管理细则(试行)》,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基本完成,全省89857个村(组)完成清产核资,86040个村(组)完成成员身份确认。二是在济南市济阳区等17个县(市、区)开展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试点,不断探索股权质押贷款模式和风险防范机制,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盘活闲散土地,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全省试点县(市、区)已确认资格权112万余人,发放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证书3591本。三是创新建立供销社“土地托管”模式,建成和在建为农服务中心1302处,土地托管面积达到3106万亩,该模式已在全国范围推广。部署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鼓励各地通过盘活资产发展物业经济、立足优势壮大特色产业、突出特色发展乡村旅游等多种途径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四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省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9600多家,农民合作社20.3万家,家庭农场6.37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0多万个。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正如您在提案中所指出的,虽然我省在乡村产业振兴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产业化人才不足、农业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在提案中所提建议,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有关工作:

一是多措并举,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省市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三级联创,鼓励引导土地向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研究制定土地有偿退出机制。持续放大金融的助推作用,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降低农户贷款门槛和贷款风险,提高农户创办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进行职业技能、经营管理、市场运营等方面的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其经营能力和水平。

二是以发展电子商务为重点,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效衔接,逐步完善三级物流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问题。不断提升电商扶贫工作成效,推动电商企业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电商扶贫培训的实效性,进一步完善培训后孵化机制。进一步强化农村产品上行,做好品牌培育,真正做到把产品卖得出去、卖好价钱,提高农民群众在电商发展中的实际收益,增加获得感。同时总结推广综合示范工作好经验好做法,带动全省农村电商健康快速发展。

三是培养与引进两手抓,提高农村人才基本素质。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用足用好国家和省里现有的人才激励政策,着力在人才培养引进、评价使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方面加大力度。深入实施百万新型农民技能提升计划、百万乡土人才培育示范计划,扩大公费师范生、公费医学生、公费农科生招生计划,开展“送智下乡”活动,提高农民的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加大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引进力度,实施2019年度“企业博士(后)集聚计划”,持续加快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建设。继续开展“雁归兴乡”返乡创业推进行动,鼓励吸引优秀外出人才返乡创业。深入实施“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职称制度,创新乡镇专业技术人才“直评直聘”,鼓励人才扎根乡村,在乡村施展才华。

四是构建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总结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化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进一步完善经营主体之间、经营主体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关系,探索土地入股、资金入股、技术入股等紧密型的利益联结方式,努力提高农民在产业链条中的市场话语权和利益分配比利,拓宽农民致富增收的渠道。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发挥产业组织优势,以“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公司+家庭农场”等形式,联手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再次感谢您对我省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继续关注和支持我省农业农村的发展。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2019年8月14日 


责任编辑: 办公室
分享
上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