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防范金融风险的建议
【 字体:
打印
时间:2019-07-30 00:00 来源: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对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12020301号提案的答复

杨伟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防范金融风险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16〕21号、人民银行等17部委银发〔2017〕119号、市场监管总局《关于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要求,自2016年以来,我省各级市场监管机关立足职能,积极配合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认真开展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

一、严把市场准入关

2016年以来,各级登记机关严格按照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除符合鲁政办字〔2018〕198号文件规定的企业外,非金融机构、不从事金融活动的企业,在注册名称和经营范围中原则上不得使用“交易所”“交易中心”“金融”“资产管理”“理财”“基金”“基金管理”“投资管理”“财富管理”“股权投资基金”“网贷”“网络借贷”“p2p”“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支付”等字样。属于各级政府主导设立或引进的项目,凭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出具的《工作联系函》依法办理登记。对未经相关部门批准或备案从事金融活动的存量企业,认真配合金融监管部门进行查处,责令限期变更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情节严重的,根据金融监管部门的认定意见依法予以取缔,吊销营业执照。

二、建立信息推送机制

将全省金融企业和涉及清理整顿范围的企业信息,即时推送至省政府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和协同监管平台,金融监管部门通过两平台中任一平台,使用关键字抓取相关企业信息。各地还采取点对点推送方式,向所在地金融监管部门抄告辖区内相关企业登记动态,确保推送信息及时、全面、完整。

三、突出重点推进系列专项整治

一是认真落实总局部署,扎实开展“互联网广告专项整治”。 全省市场监管系统自行监测互联网广告10. 9万条次,发现涉嫌违法广告线索263条次,开展行政约谈364次,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宣传1247次,查处虚假违法互联网广告案件345件,罚没款428万元。二是认真开展“涉嫌非法集资广告资讯信息排查清理”行动。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共出动执法车辆2670车次,执法人员9108人次,检查各类广告经营者、发布者3916家,监测各类广告和资讯信息11万条次,约谈、函告、行政指导300次,查处、清理涉嫌非法集资广告资讯信息885条。

四、强化部门协同监管

充分发挥整治虚假违法广告联席会议作用,定期召开本地区联席会议,做好本部门涉及广告的日常监管工作。加强与成员单位的沟通和联系,通报广告监管工作情况,强化协同监管,形成整治强大合力,构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监管格局。2018年,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召开整治虚假违法广告联席会议70余次,其中召开省级整治虚假违法广告联席会议3次。

五、落实媒体社会责任

一是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借助各类媒体,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及时发布公益类广告和警示信息,提醒广大群众理性投资、科学消费。二是在严厉惩治违法责任主体的同时,适时向社会发布违法广告警示公示,公开曝光典型案件。2018年,省市场监管局公开向社会通报了20起典型案例。三是强化行政约谈。省市场监管局多次组织召开媒体单位行政约谈会,进一步督促媒体落实广告发布审查义务,核对广告内容,对内容不符或者证明文件不全的广告不许制作和发布。

六、下一步金融风险防范打算

规范和发展金融业是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我国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场监管总局的安排部署,加强组织领导,扎实履职尽责,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金融风险防控工作。

一是严格准入管理,推行实名验证。继续按照清理整顿工作要求,指导各级行政审批服务局严把市场准入关,在清理整顿工作结束前,无金融监管部门《工作联系函》的,不予办理相关企业的设立登记。加快推进实施企业登记身份信息管理工作,今年5月1日前完成与“全国企业登记身份管理实名验证系统”对接, 实现全省线上线下对股东、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公司高管、经办人等相关自然人的身份查验,最大程度保障企业登记事项的真实。

二是优化注销流程,完善退出机制。做好推进企业注销便利化牵头工作,在已开通企业注销“一网通办”板块基础上,继续完善系统功能,7月31日前将企业社会保险注销、银行预约销户业务纳入注销“一网通办”系统,实现营业执照、税务、商务、海关、社保以及银行预约销户等涉企注销的“一网”办理,帮助企业快速、方便退出市场。在全面推开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拓展简易注销适用范围、压缩公告时间、建立容错机制等改革措施,进一步优化简易注销登记程序,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市场退出制度。

三是突出重点领域,实施分类监管。在发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日常性、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将投资、信息类等非法集资易渗透的行业,列入重点检查范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统一抽查事项清单、标准和实施办法,确定抽查区域和抽查比例,抽查比例不设上限。对通过投诉举报、转办交办发现的违法违规个案线索,及时进行检查、处置。对通过监测途径发现的普遍性问题和突出风险,开展有针对性的检查。会同公安和地方金融监管部门适时组织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并做好相关抽查检查结果的归集、公示和共享,方便社会公众查询了解情况,为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合整治提供支撑。

四是加强信息共享,完善协同机制。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换,积极参与“金管工程”建设,建立市场监管部门“智慧监管”体系,利用大数据分析,及时监测、预警、防范金融风险。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登记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企业,及时通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办公室。注重发挥广告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监督作用,强化行业自律、企业自治。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改革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窗口展板、政务服务中心对外公示大屏幕等媒介以及窗口人员面对面引导等方式,加强对商事制度改革政策措施、法律法规和相关金融知识的宣传普及,让更多群众参与、理解、支持改革,提高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使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百姓,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


责任编辑: 沈文婷
分享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