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入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努力强化学校法治教育的建议
【 字体:
打印
时间:2019-05-29 16:04 来源:山东省教育厅

鲁教提函〔2019〕194号

孙大川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入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努力强化学校法治教育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学校在法治教育方面的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法治教育课堂主渠道。积极推进法律进学校、进课堂,坚持多学科协同,在语文、历史、地理等有关学科课程和学校活动、文化建设中有机融入法育理念和法治教育内容,加强教学考核评价,在中考中增加法治知识内容,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素养和法治实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各地积极探索法治教育进课堂的多种模式,烟台市在学校建立“法德讲堂”倡导德法双修;青岛市20余所学校开发法治教育校本课程,编印法治案例评析;泰安市确定了法治启蒙教育、法治常识教育和遵纪守法等三个层级的教育目标开设校本课程。沂源县创新法制教育课程,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活动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法制宣传教育进课堂教案汇编》。临沂市兰山区让法治教育融入学生生活,教育普法实现专业化全覆盖,区内25所学校被评为“全国零犯罪学校”。

(二)突出宪法教育的核心地位。推动实施宪法宣传教育“百千万”行动,开展“百所高校百场宪法宣讲”“千名法学学子大手拉小手宪法宣传社会实践”“万所中小学学宪法”等系列活动,确保宪法学习教育全覆盖见实效。在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总决赛连续两年创造佳绩,2017年获得1个冠军、1个季军,3个二等奖,团体获得一等奖;2018年获得演讲比赛小学组冠军和最佳表达奖、高校组亚军和初中组季军,知识竞赛一等奖,我厅连续三年获得杰出组织奖或最佳组织奖。安排录制《宪法伴我们成长》集体演唱版MV,发布到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山东教育发布微信公众号,在微信群、朋友圈中热传,增强了宪法宣传的传播力、感染力。“学宪法 讲宪法”比赛山东赛区决赛实现了网络现场直播,超过12万人次在线点播与关注,扩大了活动的社会影响。在全国率先成立大学生宪法演讲团,到大中小学巡回演讲,惠及数万师生。

(三)发挥活动的实践养成作用。在全省因地制宜推进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积极为中小学生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接触和参与法治实践创造条件。泰安市85%以上的中小学设置了“小法庭”,青岛市组织中学生走进人大、法院、检察院开展“法治之旅”实践活动,济宁市新学期第一课,从进检察院接受法治教育开始。威海市在配备法治副校长的基础上,为每所学校再配备一名法律顾问,免费为师生开展法治教育。目前,有很多学校邀请法学教授、法官、警察等专业人士走进校园,通过课堂宣讲、顾问咨询、社团指导、活动合作等形式,直接参与指导校园普法。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提高在校学生的法律知识和法治素养,有效遏制和预防校园暴力、欺凌等案件的发生,具有突出的社会意义和法治意义。

(四)提升教师法治教育能力水平。构建青少年法治教育长效机制,必须强化师资保障。各级教育部门把法治教育纳入校长任职培训、教师继续教育范畴,将法治培训列入校长、教师培训规划,扎实推进。2015年起,利用山东省教师教育网远程研修平台,在全国率先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法治培训,每年有70多万中小学教师网上学习法治主题课程,并可参加测试取得学分。组织参加教育部中小学法治教育名师培训,举办全省中小学校长依法治校专题培训、全省法治教师培训班,遴选培训了一批骨干、种子教师。

(五)打造法治校园文化环境。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山东省校园法治文化展示活动,大力培育宪法校园文化,发挥环境、制度、文化的育人作用。济南、青岛等市开展校园法治宣传文化月、文化节等活动,创造了浓郁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曲阜师范大学编排了法治广场剧,深受学生欢迎。省实验小学建设法治广场,很多学校建立了法治展室、法制长廊。莱西市在243部校车车厢内,开设“3D”普法主题校车普法。2018全年,该市中小学没有发生一例在校学生违法犯罪案件。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2019年,我们将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为主线,着力实施青少年学生“法育工程”,牢牢抓住青少年法律素质的提升,注重系统培育法治理念,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更好发挥教育系统自身优势。关于您提出的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应不断完善法制教育教学计划,努力做到教材、师资、经费、课时、考试“五落实”活动的意见。我们认为问题抓得准,针对性很强。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学校课堂主渠道的作用,进一步落实法律相关课程要求,积极推进实践性、互动性、体验式讲授。在教育内容上坚持预防违法犯罪与维护自身权益相结合,在教育形式上坚持法治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及心理疏导相结合,大力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机制和网络建设,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法制环境。积极与公检法司等部门以及律所合作,利用其丰富的法治教育资源,针对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禁毒、反欺凌、反暴力、防诈骗、防范未成年人犯罪等法治专题教育。

二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活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宣传教育体系,探索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宣读宪法誓言制度,增强宪法教育的仪式感、尊崇感。组织开展第四届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举办国家宪法日主题教育活动,推动宪法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确保学习全覆盖见实效。关于您提出的搭建平台,不断开创法治宣传教育第二课堂的意见,我们将指导各学校在开学第一课、班会队会、社会实践、毕业仪式中有机融入法治教育内容,举办模拟法庭、法治征文等实践活动,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法治绘画等生动活泼的法治教育活动。关于您提出的面向社会聘请法律专家或法律服务人员进校园、进课堂普法的意见,对于我们开展法治教育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今年,我们将按照依法治省委员会部署,与省司法厅联合开展法治教育示范校创建活动,推进法治教育阵地建设,编辑《“法律进校园”指南》,积极引导、推动各学校与人大、政协、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少管所、律所等机构合作,利用其丰富的法治教育资源,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开展观摩、体验、警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三是健全青少年法治教育支持体系。开展依法治教案例征集活动,展示各地各校工作亮点,及时推广先进经验做法。研究制定学校依法治校评价标准体系。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法治培训,利用山东教师教育网,对全省中小学教师进行《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和《山东省学校安全条例》全员远程法治专题培训,增强教师法治观念。协调争取更多资源支持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继续配合省检察院等部门开展好“法治进校园”系列活动,争取三年内实现全覆盖。积极推动法治副校长配备工作,协调公检法司等司法机关选派优秀法律职业工作者担任法治副校长(班主任)。在中小学校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学校法律顾问在依法治校和法治教育方面的作用。

四是强化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关于您提出的创新形式,着力加强学校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契合了目前中央和省委对于教育工作的部署要求。下一步,我们将开展专题调研,力求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通过营造学校法治文化氛围,用法治的理念教育学生。充分运用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山东校园法治文化之窗”专栏,集中展示山东各地各学校法治文化建设的经验、做法及成效,打造共享、交流、学习平台,推动学校建设法治教育主题的长廊、广场、展室、教室、宿舍等,营造浓厚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

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建言献策,推动全省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2019年5月29日

(联系处室:省教育厅政策法规处

联系电话:0531-81916642)



责任编辑: 张雨潇
分享
上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