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山东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 字体:
打印
时间:2019-10-31 10:52

栾晓平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山东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早在2005年就委托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编制了《山东滨海度假旅游规划》。2011年,编制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业规划》。2015年,对世界旅游组织编制的滨海度假旅游规划进行了修编。近年来,又将“仙境海岸”等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写入了《省委工作要点》、《政府工作报告》。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沿海各市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省海洋文化产业迅猛发展。截至目前,全省4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均位于沿海城市(其中青岛2个,烟台2个),4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中有25个位于沿海城市;全省11家5A景区中有7家位于沿海城市,1100余家A级景区中有495家位于沿海城市。海洋文化产业已成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带动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一、关于“统筹规划山东海洋文化产业带”的建议

合理布局海洋文化产业,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海洋文化产业集群。2019年我厅将推动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在第二批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第七批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工作,继续加大对涉海申报单位的支持力度。

二、关于“促进海洋文化资源的有效转化”的建议

目前全省具有涉海非遗国家级代表性项目6项,省级代表性项目31项。涉海非遗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5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6名。在生态文化遗产丰富、保持较完整的沿海地区,设立了1个国家级和3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加强对近代滨海建筑群、海防遗址、红色遗存、海洋节庆、海洋民俗等文化遗产保护,引导各市加大历史文化街区、特色风情街区、重大文化片区、重要开埠区、古街巷、百年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保护利用,打造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时代内涵的海洋文化名片。提高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等文物资源的旅游利用水平,完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场所的旅游功能。加快培育旅游演艺品牌,到2022年培育1-2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旅游演艺项目。

三、关于“加快海洋文化与科技的整合发展”的建议

科技支撑方面,重点发展智慧旅游。提高旅游项目科技含量和水平,推广应用裸眼3D、虚拟现实、全息成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打造一批高端沉浸式体验旅游精品项目。引导重点景区实现智能门禁、免费Wi-Fi、信息推送、智能导游、在线预订等全覆盖。

四、关于“打造山东海洋特色文化品牌”的建议

积极开展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评选认定工作。目前我省获得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5家,涉及海洋经济范围的共9家,占比60%。2018年评选命名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5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3家,其中涉及海洋经济范围的省级示范园区创建单位2家,省级示范基地7家。截至目前,共评选命名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2家,示范基地147家。涉及海洋经济范围的省级示范园区6家,占全省50%,省级示范基地56家,占全省38%。

五、关于“推动海洋文化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建议

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利用沿海地区工业门类齐全、研发能力突出、制造业发达的优势,发挥青岛啤酒、烟台葡萄酒、招远黄金小镇等优秀工业旅游点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发展工业旅游。重点支持船舶制造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邮轮,打通邮轮全产业链,打造国内领先的邮轮制造基地。

大力发展新业态旅游。推进医养健康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挖掘崂山、蓬莱阁等道教养生文化,发展海洋康养、温泉康养、海水热疗、中医药康养等旅游业态。充分利用海洋学、兵学、地质学、农学、工学、医学、美学等文化资源推进研学旅游发展,培育一批中小学生教育实践基地。深度挖掘胶东、渤海等红色文化资源,紧密串联沂蒙山红色旅游产品,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红色文化传承示范区研学旅游目的地体系。

大力培育游钓型游艇产业,建设海洋牧场生态综合体,做强“渔夫垂钓”等休闲渔业旅游品牌。加强滨海旅游度假区建设,支持各市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高水平规划建设一批国际品牌酒店、文化主题酒店、精品酒店,培育滨海休闲度假酒店集群。

大力发展海洋装备制造,支持青岛建设综合性海洋装备制造基地,支持烟台建设中国海工装备名城,支持威海建设海洋装备制造基地,潍坊建设海洋动力装备制造基地,日照建设海洋渔业装备研发制造基地,打造国际一流的海洋高端装备产业集群。

六、关于“实施重大文化产业工程项目引领”的建议

鼓励沿海各市建设一批高水平的音乐厅、大剧院、艺术中心、文创基地,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标性建筑和24小时休闲功能区,形成了一流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环境氛围和独特形象。重点支持青岛打造音乐之岛、影视之都、啤酒之城,依托老城区规划建设“万国建筑博览区”;支持烟台打造养生之都、葡萄酒之都,支持威海打造休闲康养之都,支持日照打造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实施乡村旅游规模化发展、精品打造、效益提升行动,发挥沿海各市的资源优势,打造一批海岛人家、胶东渔家、黄河人家、温泉养生、黄金文化等文化主题旅游小镇。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做大做强烟台苹果、崂山绿茶、莱阳梨、大泽山葡萄、威海无花果、文登西洋参等地理标志产品品牌,推出一批海鲜美食产品。

积极推进精品旅游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加强环渤海地区旅游合作,发挥青岛、烟台海上合作战略支点以及青岛、日照欧亚大陆桥主要节点城市作用,主动将沿海旅游带的打造与中韩自贸区建设联系起来,加大与日韩、欧美、东南亚、港澳台等重点市场的渠道合作,扩大入境旅游市场份额。采用国际先进标准推进蓬莱、荣成精品旅游示范区建设,发挥引领带动效应,推动沿海精品旅游带区域整体高质量发展。


感谢栾晓平、刘致福两位委员对海洋文化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2019年10月30日

(联系处室:产业发展处 联系电话:0531-81697732)

(主动公开)


责任编辑: 政策法规处
分享
上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